• 43阅读
  • 0回复

动荡的英伦之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7-17
第7版()
专栏:综述

动荡的英伦之夏
程克雄
近日来,在煤矿大罢工进入第十八周的时候,英国又爆发了码头和海员罢工,金融剧烈波动。
码头罢工从10日凌晨开始,三天时间就使五十多个海港陷于瘫痪,近四分之三的进出口物资积压在码头上。
这次大罢工的导火线是:在英格兰中部东海岸一个小港伊敏厄姆,码头工人和铁路工人因同情煤矿罢工,拒绝给矿工布置了罢工纠察线的一座钢铁厂装运铁矿砂,英国钢铁公司雇了一批合同工向卡车上装铁矿砂。英国最大工会运输工会的码头委员会认为这种做法违反了“国家码头劳工计划”,于9日号召它所属的三万五千名码头工人举行全国性罢工。
报界形容这一罢工象“晴天霹雳”,其实也并非偶然。“国家码头劳工计划”是1947年由政府、码头雇主与工会共同制定的,它规定码头只能雇用经过登记的工会会员,以消除工人们在码头上抢生意的混乱局面。码头雇主和保守党政府早想取消这个保障工会权利的计划,今年4月,码头雇主协会主席斯特林格公开讲出了这个企图。因此,这是一场取消还是保留这个计划的斗争。
另一方面,码头罢工又与煤矿罢工相关联。4月以来,煤矿工会为了向政府施加压力,力图切断钢铁厂的煤和铁矿砂供应。铁路工人给予有力支持,但钢铁公司雇用大量卡车进行运输,并得到上万警察的保护。运输工会虽同情矿工,但未能阻止它所属的卡车司机的行动。现在,运输工会发动码头罢工,保护自身权益,避免了法律所禁止的同情性罢工之嫌,而又实际支持了煤矿罢工。
英国是一个岛国,依赖进出口为生,码头罢工势将对它的国计民生形成巨大威胁。码头雇主协会想赶紧消除危机,但11日与工会的谈判破裂,13日将再次谈判。工会要求保证今后不再有违反“国家码头劳工计划”的现象发生,雇主方面能否接受,尚难预言。
全国煤矿工会主席斯卡吉尔领导的煤矿罢工,已艰苦奋战四个多月。政府手里尚有一定存煤,基本保证了电力供应,又鼓动了20%矿工继续上班,感到有恃无恐,想拖垮煤矿罢工。但煤矿工会坚持反对国家煤炭局的关矿裁员计划,双方断断续续会谈七次,尚无结果。
煤矿罢工的影响不如码头罢工那样来得快,但一贯替政府说话的《每日快报》也承认,十七周的煤矿罢工至少使英国损失了三十亿英镑(约合四十亿八千万美元)。
政府一直尽力限制煤矿罢工的影响,防止事态扩大,没有象年初压服印刷工会那样悍然动用法律整煤矿工会。5月,铁路工会因工资纠纷决定发动罢工时,政府为防止出现第二战场,命令铁路当局作了让步。对于铁路、海运、印刷等工会支持矿工的多次行动,也没有诉诸法律。在煤矿罢工的鼓舞下,许多工会的斗志提高,工潮此起彼伏。
码头工人罢工给英国的经济复苏形成了巨大的威胁。英国商会12日说,码头工人罢工若持续一、二周,就有影响经济复苏的危险。与此同时,处于美国高赤字、高利率、世界石油形势不稳和煤矿罢工压力之下的英国金融,在码头罢工的进一步打击下,也出现了剧烈动荡。10日,股票下跌,英镑汇价一度降到一点三零美元以下。尽管撒切尔夫人在上月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强调过提高利率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英国四大银行在11日仍被迫把基本利率提高到12%,接近美国13%的高水平。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房屋贷款利率13日升到12.5%,金融界担心通货膨胀将重新上升,报界开始谈论新的“经济危机”。
劳资和金融战线的严峻形势,激化了保守党内部对政府的批评。《每日邮报》说,现在是考验撒切尔夫人的时候。看来,这又是一个不宁静的夏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