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女老板”,风格独具——记辽宁省新金县杨树房乡服装厂厂长李桂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7-18
第2版()
专栏:通讯

“女老板”,风格独具
——记辽宁省新金县杨树房乡服装厂厂长李桂莲
本报通讯员 于泽生
辽宁省新金县杨树房乡服装厂,是一个远离城市的乡镇企业。建厂四年,一年一大步,服装生产由低档到高档,由内销到外销。该厂向美国、日本、法国、西德、加拿大等七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服装达三十八种款式,一百多万件,无一受到索赔,无一返修,无一拖期,件件过硬。其中女茄克衫,1983年荣获辽宁省优质产品称号。一位外商赞扬这个小厂:“工艺纪律是第一流的,服装质量是第一流的。”
这里有一个独具风格的“女老板”——李桂莲。
她,三十六岁,个子不高,身体单薄,凭力气,甘拜下风,管理企业却是个佼佼者。
靠“严”字起步
建厂第一天,李桂莲就宣布了二十三条厂规,要求工人严格执行。一天晚上,她发现六个青年女工溜岗看电影,虽然其中有自己的外甥女和另一位副厂长的女儿,她仍立即宣布:
“今晚的活不用你们干了,回家写检查!”第二天一大早,六名女工站在她面前说:“我们一宿没睡觉,任务都完成了,还多干了一些。”李桂莲严肃地说:“工作损失挽回了,可影响没有消除。执行厂规,大会检查,每人罚款二十元,党员加十元!”
李桂莲有这样一个观念:“重罚只能使工人达到低标准,重奖才能鼓励工人奔向高水平。”1982年7月,这个厂停产一周“大练兵”,结业考试后,对成绩在八十分以上的,每人发给奖金十元,九十分以上,每人晋升一级工资。从大连市服装研究所进修回来的于金玲,学习成绩全优,发给奖金一百元,并提拔为技术副厂长。平时,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如被采纳,奖二十元,完成技术攻关一项,奖三十元……
奖罚分明,以奖为主,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打开了生产局面。
挤进国际市场
1981年春节,一辆银灰色的小轿车,停在李桂莲家门口。大连市一家“对口”厂的王厂长拜年来了。说是拜年,实是告急。原来一家美国客商要求我方三日内拿出一批西服样品,干不出来,人家就要另请高明,转往他国。这个不算太苛刻的要求,对于饱尝“大锅饭”之苦的厂长来说,却是一道难题。
李桂莲琢磨着王厂长的每一句话,心里发痒了,这是多么难得的“机遇”啊!踩着爆竹的残屑,她一口气跑到乡广播站,拿起话筒就喊:“服装厂的工人,马上到厂上班!”
工人们到齐了,她热情地说:“这是送上门的生意,我们盯的不是钱,是人,干出样子,拴住客户!”几十双眼睛盯着她,明白了,这是求生存、争发展的一仗!三天后,一排小轿车开来了,省、市外贸部门的领导来了,还有客户的工程师,他一头扎进车间,顺着流水线一道道工序仔细地检查,最后到样品室,撕开一件成品,做破坏性试验,末了伸出大拇指,连声说:“OK!OK!”当场表示,一万六千件西服全交给这里做。
她们敲开了国际服装市场的大门!
“目标:要出类拔萃”
两年前,李桂莲曾在大连市乡镇企业工作会议上,向市委领导讲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厂小,别人走一步,我们就得走三步。第一步往前撵,第二步是紧紧跟,第三步就要准备超!”她认为,挤进国际市场,只能算第二步。如果产品质量不能更上一层楼,还可能被挤出来。
一个更高的目标在她胸中孕育着:“消灭一等品,达到全优品,让客户满意,使本厂服装出类拔萃!”
目标已定,矢志不移。她推行了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
她从城里请来工程师、专家、学者,进行全员培训,学管理,学技术;
每个车间都挂上了“下道工序是用户”的标语……
去年8月,工厂接到一批丝绸女茄克衫的试制任务,款式别致复杂,由五十七块条料组成,难度大,要求严,不准丝毫起褶。为慎重起见,外贸部门同时安排六家服装厂试制,谁干得好,就到谁家学习经验。李桂莲在职工大会上坚定地说:“小厂就是要盖过大厂,让他们到这里来学我们!”
十天后,客户老板逐厂检查,最后来到杨树房,第一眼就看到,所有成品没有一件叠放,全是单挂。再仔细检查,件件做工精细,无一皱褶,甚至连半成品都是挂着。老板当场挥毫留言:“管理有方,名列前茅!”随后,大连市几家大厂纷纷派人前来学习。
“当好‘婆婆’”
李桂莲说:我的任务不仅仅是经营决策,还要当好“婆婆”。
她善于研究工人的心理,体察他们的疾苦。孩子妈妈上班,一般都带着家里的任务,不是买点好吃的,就是给小学生买本、买笔,跑供销社,耽误时间。她就发动职工集资两万元钱,办了个小卖店,谁需要什么,提前言语一声就行。
一进腊月门,人人都着急办年货,她早已做了安排,告诉工人,“不用着急啦,汽车发走了,保证一人一袋山东精粉,还有大米、粉条、木耳、松花蛋……”
她还想到工人的家庭和社会。实行“双包”后,家家活计多。社会上产生一种舆论,说:“服装厂的妇女不顾家。”于是,李桂莲召开了三百人的职工家属座谈会,向他们汇报厂里生产情况和发展规划,使人人心中挂起一幅美好的远景蓝图,支持工厂的生产。每当发工资那天,她总是格外操心,常常站在小卖店前,提醒那些婆媳关系差的妇女,“喂,怎么净想着给孩子买糖块?买几斤蛋糕桃酥,别忘了公公婆婆。”
她还根据群众的要求,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只打上班铃,不打下班铃。为了确保生产任务,上班时间统一,完成定额后,什么时间走都行,愿意继续干的,多劳多得。
工作上追求有效性
李桂莲没有办公室,也没有办公桌,外宾接待室就是她的“办公室”,立柜上的两个大抽屉就是她和几个厂长的“联合办公桌”。
工作上追求有效性,厂里不设科室,脱产管理人员只有十名,占全厂五百五十二名职工的1.8%。
严格的科学管理,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个小小的服装厂,四年间,为集体创造利润九十八万二千六百元,上交税金二十七万九千九百元。去年人均收入超千元,最高达到一千九百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