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厦门特区建设中的子弟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7-18
第4版()
专栏:人民子弟兵

厦门特区建设中的子弟兵
厦门,是南国风景优美的海滨城市,又是兴建中的经济特区。驻在这里的解放军陆军和海军指战员,热情地投身建设特区、保卫特区的战斗行列。他们以新一代军人的崭新风貌出现在特区“窗口”。
支援重点工程建设
为解决交通状况和水源缺乏问题,厦门市先后动工兴建现代化港口、车站、国际机场和九龙江北溪引水工程。这些工程上马后,驻军部队尽力支援。从承担北溪引水工程险要地段施工,到给厦门新港测量航道、扫海、建航标,哪里需要攻坚,子弟兵就出现在哪里。
在兴建厦门火车站新站房中,部队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派出近千名指战员和十多台机械、车辆,承担了修建站房配套工程的任务。在修建候车室通往站台的三座引桥时,正值暮春时节,雨水绵绵。为了赶时间,施工部队常常冒雨施工,昼夜轮班作业。为使新浇筑的引桥不被雨水冲刷留下孔洞,战士们宁可自己受淋,把身上的雨衣脱下去搭“天棚”。修建站台需要回填六十厘米厚的泥土。那时,附近的泥土被大雨“泡”了“汤”,干部战士便从几里外的山上掘土回填。开来辗压回填土的压路机被陷在稀泥里发挥不了威力,有施工经验的副师长徐恩鸿就带领工兵连战士用石夯把泥土夯实。经过一个月的突击,部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保证新站房尽快地投入使用。
服从全局需要
随着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兴起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一些军事设施和营区需要迁移或让出。驻军部队自觉服从特区建设的大局,只要不影响重要军事设防,该让则让,能迁则迁。近三年来,他们共搬迁营房近百栋,让出军产土地二百多亩。
某炮团三营和某团七连的营区原来都在厦门国际机场的范围内。为保证机场早施工,通知一下,干部战士就从营房里搬出来。炮团三营临时借住民房,全营四百多人挤在一座库房里。没有伙房,就在野外搭棚子做饭,晴天在露天吃饭,雨天在库房屋檐下就餐。七连营房要暂作工程技术人员的临时住宅。搬迁前,干部战士将墙壁、天花板粉刷一新,窗户玻璃破了就换上新的,没装上灯泡的灯头全给装好。连队八亩蔬菜地一片葱绿,为了方便工程人员吃菜,战士们不仅没带走一棵菜,还花了十几元买菜苗,把空着的几畦地栽上后,全部交给机场工程队。
一些部队从名胜风景区搬出之前,有的组织干部战士漆好油漆剥落的亭台楼榭;有的雇请能工巧匠修复珍贵古迹。宝石莲寺是厦门的一个风景区。驻在这里的部队修理所原准备扩建,并已破土动工平整了两万多平方米土地。当地方决定这一风景区对外开放后,部队立即停工,并组织人员修饰风景区内的石雕、壁画。
为了特区的安宁
为了给特区人民创造和平安定的劳动环境,保卫特区建设顺利进行,驻厦部队指战员们一面警惕地守卫着海湾、前沿阵地,一面积极配合地方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
担负市区警备任务的部队,经常在车站、码头、闹市和风景区协助公安人员执勤巡逻;夜间,常在行人稀少的街头巷尾护送夜班工人上下班。新辟的湖滨马路,街旁居民较少,一些流氓分子乘机在这里污辱上夜班的女工。为了打击流氓犯罪活动,某支队派出十多名干部战士在湖滨路的十里大道上通宵巡逻,并在偏僻隐蔽地段设潜伏哨,接连抓获两伙流氓犯罪分子,使这里的治安大有好转,夜间上下班的女工再也不为人身安全担心了。
去年以来,驻厦各部队共派出上万人次上街执勤巡逻,协助公安部门破获各类案件三百四十多起,抓获走私船五十三只。现在,厦门特区社会治安日趋好转,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了60%。
杨和发 吴景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