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心里烧着一团火——记海南大学林缵春教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7-22
第3版()
专栏:

心里烧着一团火
——记海南大学林缵春教授
本报记者 刘衡
是战马听不得军号,是战士听不得枪声。“开发海南”的号角一响,海南大学农学部教授林缵春心里象烧着了一团火,日夜不得安宁。七十五岁了,还不停地写文章、写书;到处开会、调查、讲演、献计献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模范教师。
他写出:《开发海南与发展粮食生产》、《开发海南与开办海南大学》、《海南大农业建设的新设想》、《水稻的生长发育与栽培技术》……三年写了近四十万字。
在座谈会上,他说:
“海南岛是我国南部的要塞。它与台湾遥遥相望,经受着太平洋上的风风雨雨、惊涛骇浪。它们同是我们国家的一双明亮的眼睛。
“可惜呀,这双眼睛没有合作,也不对称!海南岛比台湾小,但比台湾好。台风、地震比台湾少,光能、热能比台湾多。台湾可耕地只有一千多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海南岛呢,可耕地将近四千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三。解放以后,海南岛虽然旧貌换了新颜,但比起台湾省,经济上还差老远!几十年来,我们闭岛锁国,守着宝岛当穷人,好不惭愧!”
在学术讨论会上,他说:
“咱们海南岛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真是得天独厚呀!它是我国的天然温室,热带宝地。它的面积虽然只占全国土地面积的0.35%,但它的维管束植物种数占了全国种数的七分之一,乔木种数占了三分之一,兽类种数占了21%,鸟类种数占了26%。粮食一年三熟,亩产高的可达到四千多斤。这儿有丰富的地热资源,以及铁、钴、锰、石油等近三十种可以开发的矿产。水资源也很丰富,人均拥有量是全国人均的两倍。
“是的,几十年来,我们海南岛的工农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不但比不上台湾,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这不正好说明我们这儿潜力很大、前途无量、英雄大有用武之地吗?”
在课堂上,他对学生们讲:
“有志气的孩子不嫌家贫,而是要改变它。我是琼海县人,到马来西亚住过三次,住住就回来了。‘美不过家乡的山,甜不过家乡的水’啊!1931年,我考进广州中山大学农学系,就创立‘中山大学琼崖农业研究会’,主办了《琼农月刊》,出了四十八期。我毕业论文的题目就是《琼崖农村》,还写了《海南岛的产业》等书。海南岛是我生活的轴心,我始终围着它转。
“我们在旧社会学农的备受歧视,空有凌云壮志。你们是生在好时候了,能够大有作为了!‘羽毛不丰者不可以高飞’。你们想高飞吗?想为海南岛多做贡献吗?想做一个生活有意义、被人尊敬、爱戴的人吗?第一要有知识,第二要有知识,第三还是要有知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你们要珍惜青春,与时间赛跑,吸收知识营养来丰富自己的羽毛啊!”
报社的记者挺爱访问林缵春。他对记者们说:
“我是学农的人,最懂得土地的可贵可亲。我根扎大地,象小草一样,十二级台风也刮它不走。
“我们国家的征途沟沟坎坎,我们个人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曾经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反革命,蹲过监牢。那个时候,我报国无门、欲哭无泪;人民受难,土地也遭殃啊!以后好啦,我被遣送回家劳改——就是在土地上埋头干活呗。有了土地,我就有了生命。我培育出了‘庆南’、‘科长’两个水稻高产品种,大受农民欢迎。现在更是好啦,人已解放,土地也要翻身。在人生赛跑路上,我跌了一跤。一看,许多人跑在前面,我哪有功夫伤感叹息,我怎么能不急追猛赶呢!”(附图片)
林缵春教授在写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