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对铁路部门进行改革的几点看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7-27
第2版()
专栏:

对铁路部门进行改革的几点看法
兰州铁路局科研所 吴敏中
编者按: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如何通过改革把铁路运输搞活,提高经济效益,在四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各方面所关心的问题。吴敏中同志的文章就铁路运输部门的改革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大家展开讨论。
从农村到城市的改革,很多同志认为,可以概括为一个“包”字。请进“包”字,全盘皆活。铁路运输部门能不能“包”,意见分歧甚大。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我国铁路运输占全国总运输量一半左右,管好用好铁路,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这些年铁路年年报“喜”,货主年年叫“紧”,乘车也难。诚然,铁路运能不足,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运量需要是主要矛盾。但是,我国铁路运输从“高(高度集中)、大(大联动机)、半(半军事化)”出发,用行政手段代替企业管理,影响了扩大再生产,成为制约国民经济的因素,是应当进行必要改革的。
“高度集中”并不意味着高度集“权”
铁路运输集中统一指挥,从运输组织学角度来看,主要是对路网综合运能的合理使用,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把高度集中理解为高度集“权”,“计划大包揽,财政大包干,物资大统配,劳资大统一”,实际上是把局、分局、站段的“手脚”捆得死死的。从1980年开始,全路就实行全额利润留成,去年又实行“利改税”,铁道部往下放了不少“权”,为什么全路的经济还“活”不起来呢?问题在于铁道部对局、分局、站段的“集权”管理并未根本改革。
铁道部是政企合一的管理机关,长期以来只问国家计划的安排,不讲各行各业和人民旅行的实际需要,更谈不上主动去适应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以后出现的新形势。运输是生产、流通不可缺少的一环。铁道部统一安排计划,统一分配运用车,统一清算分配运输收入,看起来“集中统一”,保了国家计划,实际上往往适得其反。以占全路货运量43%的煤炭为例,铁道部每月对统配煤的矿点、车数都一一过问,好象保了重点,但在执行中,路局为了完成指令性计划,很难全面考虑统配煤的产、供、销实际需要,煤矿只好以运定产。
再说对一些物资的归口限运,本来是政府部门的事,但铁道部却发布行政命令,各局仿效,为各省、市、自治区设关布卡。货主要一个车皮,计划表上要盖几个章,过几道关。农村的个体户、专业户更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铁路成了“铁衙门”。例如我所在的兰州局执行甘肃省的规定,中药材归口限运,农民就用汽车运到广州出售。且不说微观上铁路减少了收入,消费者增加了负担,宏观上也不符合运输工具的长短途分工和我国能源政策。如果说过去的统购统销政策,用行政命令禁运、限运还有必要,而今在打开商品流通渠道,搞活经济的新形势下,除了国家明令禁运的有关物资以外,用经济手段进行调节,不是更有利于集中统一吗?
“大联动机”不能成为官僚主义机器
铁路运输系统是一部“大联动机”,路网内各部门、各单位密切协作,互相配合,才能确保庞大的联动机安全畅通的运转。全路有统一的技术标准、规章制度、调度指挥,这是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然而把局、分局、站段作为无生命力的“齿轮”,整个“大联动机”就成了一架官僚主义机器了。
例一,几个路局刚刚合并时,人们看到由于理顺货流、车流渠道,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认为这是成功的改革。时间一久,由于部对路局,路局对分局、站段行政管理的实质未改,重新组合的“齿轮”没有经济手段做润滑剂,运转又缓慢起来了,以致有的同志开始怀疑“大局”在管理上到底有什么优越性?
例二,在铁路的内部分配上,把“大联动机”看作全路共同劳动,共同创造产品,“保本保利”利益均等的平均主义“铁饭碗”。企业基金、全额利润留成、利改税,改来改去只有铁道部一本真帐,路局、分局,尤其是基层站段,经济利益基本上一个水平,经营好坏均可旱涝保收,职工的工资、奖励平均化。1983年全路运营职工奖金和超额计件工资比上年增长27.3%,而全员劳动生产率只增长6.5%。三百万铁路职工都吃运营“大锅饭”。利益人人有份,处罚却多是对第一线的行车职工,挫伤了群众积极性。
例三,长期以来在“大联动机”概念支配下,路局、分局、站段不设生产发展基金,不能进行扩大再生产。每年安排计划,要钱要人要设备,却不问劳动生产率、资金利润率和经济效益。“运能满足不了运量需要”成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口头禅,不少编组站和区段,运输能力使用70%叫紧,80%设“卡”,90%要钱改造。有的局、分局并非能力不足,而是机车、车辆运用紧张。尤其是全路统一运用车辆,各局有货无车,想搞活经济也无能为力。
“半军事化”不能同现代化的科学
管理对立起来
半军事化是铁路运输企业的又一特点。如果从组织全路职工有效地进行生产劳动,确保安全畅通,象解放军那样有严格的纪律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这和以严治路是相吻合的。但这根本不应妨碍铁路的现代化建设和科学管理。
有的同志把“半军事化”作为铁路不应是“盈利性经济组织”的依据,只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把企业经营管理从属于行政命令,借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不断扩大政治机构,强调严格组织纪律就搞惩办主义,这显然是把事情办走了样。
铁路运输时效性强,学习解放军,理应在组织指挥上实行首长负责制。但铁路局、分局、站段仍是党委集体领导,政治部(处)主任也与行政首长同级,一个单位三个头,形成“集体负责,无人主事”的局面。铁路各级政治部门编制不断扩大,政工人员更新大大超过经营管理干部,大量无专业知识和经营管理实践的政工干部,进入各单位的领导班子,难以提高管理素质。尤其在尊重知识、大胆提拔使用知识分子问题上,有的同志囿于传统观念,认为铁路运输组织管理“三分技术,七分经验”,主张“老铁路”管铁路。近年来,虽然大量知识分子得到落实安排,但部、局、分局高文化结构和年轻化、专业化程度与其他行业差距甚大,现代化管理的步伐也迈得不快。
综上所述,要发挥铁路运输“高、大、半”的特点,必须改革,请“包”字进路。我建议铁道部政企分开,成立铁路运输总公司,负责全路直通运输的经营管理。把无生命的“大联动机”上的“齿轮”,改革成有生命、能呼吸吐纳的经济组织,实现部、局、分局、站段四级铁路运输企业化、现代化,为实现国民经济翻两番的宏伟目标真正当好先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