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马达加斯加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7-27
第6版()
专栏:马达加斯加通讯

马达加斯加散记
本报记者 马世琨 鲍世绍
一、中国蔬菜在马达加斯加落户
在马达加斯加,可以看到许多中国品种的蔬菜:大白菜、卷心菜、长豇豆、西红柿、心里美……菜农说,中国菜容易种,产量高。消费者反映,中国菜鲜嫩可口,物美价廉。它们被当地人统称为“秦”(即中国之意),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国蔬菜能在这个东非岛国安家落户,要归功于“马达加斯加全国蔬菜种子推广站”。一天上午,我们从首都塔那那利佛出发,半小时后到达一个名叫阿曼杜郎比的小村——种子站所在地。汽车刚停,一位身穿蓝布工作服、精明干练的当地朋友便迎上前来,用清晰流利的中国话说,“同志们,欢迎你们来参观。”他叫查尔斯,是种子站的负责人兼技术员。
1976年8月,从中国天津等地来了七名农业专家,帮助马达加斯加建立了这个种子推广站。他们同这里的农业工人一起,开垦了二公顷半的荒地,试种中国蔬菜,并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在三年半时间里,先后开办两期训练班,培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十名学员。查尔斯便是留站工作的第一期训练班的毕业生,难怪他讲话的语调带有天津腔。
在种子站办公室里,查尔斯如数家珍般地向我们介绍种子站的情况。谈话间,他从铁柜里拿出当年在训练班学习时记的课堂笔记和结业证书。他边翻阅笔记,边用中国话讲出了二十一种蔬菜的名称及种菜的行话术语。我们很快发现,查尔斯十分热爱他目前从事的工作,相当熟悉业务,并对曾给他授业解惑和一起工作多年的中国老师,满怀感激思念之情。
1980年1月,第二期中国农业技术组专家期满回国。从此,领导这个种子推广站的担子就落在当年还不到三十岁的查尔斯肩上。他不负众望,辛勤劳作,工作得很出色。
这个全岛唯一的种子站一共只有九名管理人员和农业工人,负责培育二十多种蔬菜种子供全国的菜农使用,并成为全国少有的国营盈利单位。该站每年向国家提供菜种二千多公斤,其中80%的品种是从中国引进的,以大白菜、卷心菜培植得最为成功,深受菜农喜爱,总是供不应求。此外,大葱、生菜、西红柿、黄瓜等品种,也正在逐步向全国推广。
谈到种子站所遇到的困难和他的愿望时,查尔斯说,目前一些蔬菜品种已经开始退化,他希望中国有关单位能再提供少量种子,由该站进行繁殖。他更希望与中国专家保持联系,互相交流农业技术,把种子站办得更好。“我很想访问中国,一来可以向中国农民和科学家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把更多的中国蔬菜引进马达加斯加;二来去看看老王(第二期组长)等中国朋友,几年不见了,很想念他们。”查尔斯说得那样诚恳而动情,我们真希望他能实现自己的宿愿。
查尔斯告诉记者,中国专家在这里时总是以站为家。他现在也住在站上,每天下班后,总要到菜园里看一看,以便有针对性地给工人布置任务和及时解决问题。二公顷半的菜园子管理得井井有条。卷心菜长得又大又结实,每棵都有二至三公斤重,生菜已经结子,架子上的豆角种也即将收获。此地7月正值冬季,我们来的不是时候,不然,更可以看到那种满园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采访中,我们一直在想: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这样勤奋而卓有成效地工作?查尔斯说:“全种子站的人都懂得,我们的工作具有双重意义,既生产菜种供应全国,又是在传播马中两国人民友谊的种子。”这是很有说服力的答案。
(待续)(附图片)
查尔斯和种子站工人在地里劳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