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太原五一机器厂扭亏为盈有学问,原来是——请专家进厂 靠科学翻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7-28
第3版()
专栏:

太原五一机器厂扭亏为盈有学问,原来是——
请专家进厂 靠科学翻身
本报讯 通讯员龚贵报道:山西财经学院、山西矿业学院、山西大学等院校的六名副教授、讲师,今年3月份同亏损严重的太原五一机器厂签订合同,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开发新产品,提高职工素质,使该厂迅速摘掉“亏损大户”帽子。
太原五一机器厂是一个中型机械企业,去年亏损一百三十四万元,成为山西省工业企业的亏损大户。今年初,上级给这个厂下达了年完成工业产值五百五十万元、实现利润三十万元的任务。这个厂在安排生产任务时,分析了本厂的现状,认为发生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经营落后。于是,今年3月份厂里聘请山西财经学院副教授孙静兰、山西矿业学院副教授王铁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副教授王丁风、山西大学讲师宋绍华、太原工学院讲师周桂荣、山西省委党校讲师郝明道等六同志为本厂顾问,这六位企业管理方面的专家与厂方达成“君子协定”:教授和讲师们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帮助企业诊断“病情”,靠智力和科学方法保证厂方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厂方规定如达到这个目标,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和报酬,如超额完成,给予重酬。
六名副教授、讲师同这个厂签订合同后,便深入到车间、班组,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问、现场观察、资料分析的方法,对企业的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运算了上千个数据,绘制了企业经营雷达图、管理费的巴雷特图、企业经营盈亏分析图等三十七张图表,运用科学的测定和分析方法,基本上摸清了企业的现状。他们提出了十多条建议,并对新产品开发、积压产品处理合理价、今年目标利润、价值工程方案等进行了专题论证。
问题“症结”找到以后,六名副教授、讲师进一步帮助企业制订得力措施,逐步加以改进,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过去这个厂的非生产人员占全厂职工总数的24%,花掉企业管理经费30%。根据教授们的管理费巴雷特图分析,厂里从机关、库房压缩了八十多名非生产人员,成立了生产专业队,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办法,从事铆焊、管道、缝纫等业务。工厂还把车间的一百多名剩余人员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冲压车间,开辟了生产门路。根据山西财经学院副教授孙静兰对开发新产品的论证,确定发挥本厂铆焊、铸造、锻压的优势,变单一经营为多种经营,大力开发为煤炭、化工企业服务的新产品。目前,厂里试制生产出小化肥改造设备余热回收器,产品供不应求;正着手与国外客商洽谈合营具有先进水平的采煤设备,并与机械工业部研究所联系转让一批科研成果。
针对厂里职工技术素质差的问题,六名教授、讲师为厂里举办技术管理培训班,组织职工有计划地学习现代化管理知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