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海塞讨论会的联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7-29
第7版()
专栏:

海塞讨论会的联想
杨武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有片巨大而著名的黑森林,那里深藏着一座名叫卡尔夫的小城。它就是194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杰出作家黑尔曼·海塞(1877—1962)的诞生地。
青少年时期,在思想感情上,黑尔曼·海塞与自己闭塞保守的故乡的师长们格格不入,所以成年后便离开了卡尔夫,后来甚至干脆放弃德国国籍,作为瑞士公民在瑞士的蒙塔尼约奥拉村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而且,在一些作品中,海塞还很不客气地针砭故乡的人与事,得罪过他的父老乡亲。然而,小城卡尔夫仍以温暖宽广的胸怀,象慈母般地拥抱海塞,称海塞是“卡尔夫伟大的儿子”,以有他这样一个儿子而自豪、骄傲。
今日,在人口仅两万多的古朴宁静的小城中,有一所以黑尔曼·海塞命名的高级中学,一座黑尔曼·海塞纪念馆,一块嵌着海塞浮雕头像的四面有泉水涌出的纪念碑,还有以市议会的名义颁发的“黑尔曼·海塞奖章”,用以表彰国内外研究、介绍海塞的杰出学者。
在六、七十年代,先是美国,继而日本和联邦德国等许多国家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海塞热”,使海塞成了当今最受欢迎和影响最大的德语作者。
1977年是海塞诞生一百周年,卡尔夫在举行各种纪念活动的同时还开了一次国际性的黑尔曼·海塞讨论会。此后,讨论会便援例两年定期举行一次。
今年5月25日至27日,在卡尔夫举行了第三届黑尔曼·海塞国际讨论会。作为研究和介绍海塞作品的文学工作者,我也应邀前往参加,并作了发言,受到与会者的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海塞终生研读中国古籍,并称中国是他的“精神故乡”。
讨论会结束后,我想了很多很多。我想到,我们对自己伟大作家的纪念是否也可以更多地采用类似讨论会的形式,并使之经常化,成为具有定期性、群众性和国际性的活动呢?我想到了我国一些文化名人的不一定有名的故乡,它们在文化建设等方面是否也可向卡尔夫学点什么呢?(附图片)
黑尔曼·海塞纪念馆外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