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理直气壮话“致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8-02
第8版()
专栏:

理直气壮话“致富”
谢柯
去年5月,中共江苏省委批准专为农民办了一张通俗小报,取名为《致富报》。在当时,用“致富”二字作为一个报纸的刊名,有人赞扬,也有人摇头。赞扬者说,刊名显示了这份小报有鲜明特色,理直气壮地为农民勤劳致富作宣传,为农民勤劳致富铺路搭桥。摇头者说,好好一份省级报刊,居然用“致富”二字套在头上,未免有点邪气。
多年以来,因为受“左”的思潮影响,对于“致富”二字总觉得有些不大荣耀,甚至认为“致富”就是走资本主义的路。在口头或者报刊上,都不大敢或者不愿提及。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富民政策,吸引着亿万农民走勤劳致富的道路,广大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成为冒尖户、万元户、万元村的越来越多。一桩桩新鲜事儿层出不穷,于是乎勤劳致富、科学致富等等字眼,在人们的口头上,在报刊的字里行间,也开始由少变多。但敢于理直气壮以“致富”命名的仍很少见。
据了解,《致富报》由于鲜明地体现了党的政策,越办越好,受到了江苏以至全国各地农民的热烈欢迎。今年5月,创刊一周年。广大农村读者,特别是受到小报传经致富的农民,纷纷自动祝贺他们喜爱的这份报纸。丰县单楼乡的万元户、“镜条大王”董念华就专程赶到南京,向《致富报》赠送礼匾祝贺。这一家前几年苦无致富之道,年年透支。1982年6月,全家组织生产镜框条,生意兴隆。去年他们害怕政策变化,生产劲头低落。这时,他们订了《致富报》,从报上学习了党的富民政策,增强了勤劳致富的勇气和信心。兄弟四人各显其能,到年底生产镜框条五十万米,产值达三十五万多元,纯收入有七万多元。不仅还清了历年欠债,还盖了新房,买了电视机,家里还装上了电话机。为此他们深深感谢《致富报》为他们带来的帮助。
由《致富报》受到农民热烈拥护,不禁使我联想到我们有些宣传、文化工作者,为什么不敢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富民政策,为勤劳致富的农民撑腰壮胆呢?四川省灌县一位被誉为“长毛兔状元”的万元户农民杨泗贤,最近出资二百元,邀请十三位作家和编辑在他新盖的漂亮楼房里,召开一个“文学创作题材座谈会”。他告诉到会的同志,富裕了的农民在致富的道路上有着各种不同的遭遇,斗争生活有喜悦也有苦恼,迫切希望报刊和文艺创作,为他们撑腰壮胆,为他们讲话。
看来宣传文化部门的同志(包括一些领导同志),很有必要在整党中查一查、清一清自己头脑里残存的“左”毒,跟上改革的步伐,否则就要落伍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