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等待和希望——关于买书、卖书、旧书店、图书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8-02
第8版()
专栏:首都文化风貌笔谈

等待和希望
——关于买书、卖书、旧书店、图书馆
陈原
曾经流行一时的《基度山恩仇记》最后的一句话是:等待和希望。我此刻对于书也是这样想。
前不久有人在本报提议建“书店街”——也听见过有志者的希望:在琉璃厂摆设“古代文明”,在昔日的王府大街布置一条有各种书籍“小卖部”的书店街,这设想是令人神往的,也不是完全无望的(现今这里已有四个出版社的门市部),虽则要花很大的力气。我等待着。
此时此地谁都说买书难。这不假。更准确地说,买大路货不难,买你想要的“小菜”,难矣哉。我等待着更多的专业书店来解决这困难——比如音乐书店,信息科学书店,等等。既可解除王府井书店那种见人不见书的拥挤“压力”,又可让寻书者按图索骥。当然,去专业书店挑书要多请教内行人,例如音乐书店可不能只卖五线谱制品,而忘了《傅译传记五种》(三联版)。信息科学书店一定很受欢迎,因为它“时髦”,而又大有益于我们的事业。这个书店不仅搜罗电子计算机的书,不仅有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著译,还要收集信息科学在各部门的应用的著作,包括很多边缘科学在内。品种丰富了,逛书店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自然,服务员起码要平等待人,别不耐烦,更不要把人当做可能偷书的。
旧书店,旧书摊——我也等待着。这是精神世界的“房屋交换中心”。在你以为毫无用处的破书,也许正是我踏破铁鞋找不着的“珍品”。人说,旧书的源泉已枯竭,我不以为然。图书资料中心每年有所淘汰,个人藏书每年都有所清理,何况出版者积存的仓底货(也许正好有人找不着),问题是要有乐此不疲的人去做,看来门面宜小不宜大,“专业户”可能有兴趣。买来一分钱,遇到有急需者,出价一元钱他也乐于支付。
过去也提倡过租书,我靠边坐读时得过益,而且得益非浅。每天花几分钱,租读几部书,太好了。租书是传播知识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在我们图书馆网不发达的时候。
提到图书馆,我神往于一个现代规模的国家图书馆。这是三十五年的希望,据说:快了。我等待着。北京图书馆延长了开馆时间(直到下午七点半),真是功德无量,而且检索书籍(只要在中央书库)的时间缩到十几分钟,阿弥陀佛,善哉,真不愧为人间乐事。只是个人借书证上还填上“专业范围”,例如“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不必要,且不甚现代化,因为现代科学都向着跨学科发展。
听说开了几处夜市,“游人如鲫”。这使我想起书摊可否也来点夜市?晚来无事,既不跳迪斯科,看霍元甲又看腻了,逛逛夜书市岂不妙哉!或者专业门市部上午不开,把时间挪到下午加晚上?或者在夜市摆个把旧书摊?这也许是奢望了,可我还是等待着。
现在北海公园天王殿,常有外国图书展览,或陈列一类洋书,或陈列一家出版物,读者浏览复印,得心应手。因此,不免遐想连翩,难道不可以办中国书展——小规模的,且不卖(如果出售,则人山人海,更难了),也是很吸引爱书的人的,所以我也在等待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