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当前中东产油国的经济形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8-04
第6版()
专栏:专论

当前中东产油国的经济形势
李茹
今年7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在维也纳召开部长级会议,作出了维持现行石油价格和产量限额的决定。这反映了自1983年石油降价以来世界石油市场供求关系的现状,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东产油国经济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难。
首先,这些国家的石油收入逐年减少,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出现赤字。它们的石油收入由1981年的一千九百七十五亿美元下降到1982年的一千五百七十二亿美元和1983年的一千二百二十八亿美元。1981年,中东产油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六百七十一亿美元,而1983年却转为逆差一百二十一亿美元。1983年,沙特首次出现一百亿美元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国际收支赤字达十五亿美元,也为十二年来所仅见。利比亚的石油收入1983年降为一百一十亿美元,比1980年减少一百十六亿美元,外汇储备也从1981年的一百三十四亿美元降到六十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家提出用石油作为对外支付的手段。
其次是经济增长率普遍下降。由于石油收入减少,中东产油国按人口平均的国民收入连续三年下降。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科威特1980年人均国民收入曾分别高达两万至三万多美元,居世界最前列,此后每年下降。1983年,中东地区各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3.2%,海湾产油国下降5.5%。由于经济不景气,中东地区1983年工资平均下降15%。有些国家为了节省外汇,不得不限制进口,并减少了对某些商品的补贴,致使物价上涨。
由于收入的减少和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中东产油国也相应地减少了对外援助和贷款。它们对外援助的重点一向是阿拉伯国家,其对外援助总额一般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为发达国家的十倍。截至1983年底,阿拉伯国家所举近一千亿美元的债款,绝大部分来自海湾产油国。1982年,阿拉伯与伊斯兰投资与基金组织对外援助额为二十六亿美元(海湾产油国对伊拉克的援助除外),1983年降为二十亿美元。有些国家还把长期贷款改为短期贷款。
中东产油国经济近年来受冲击主要原因是:(一)经济发展过份依赖石油,原油降价和减产对中东产油国的影响颇大。从世界范围看,原料和初级产品的出口占发展中国家出口的85%,而中东产油国对原油的依赖远远高于这个比例。利比亚99%的外汇收入靠出口石油,沙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在95%以上。它们的经济极易受外界条件变化的冲击。据统计,1983年中东产油将近七千亿吨,比高峰的1979年下降47%,比1982年下降11%,加之原油降价,致使中东产油国1983年的石油收入比1982年减少三百五十亿美元。石油输出国组织于1983年3月作出的原油降价和减产的决定,对中东产油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明显的不利影响。
(二)西方工业国家转嫁经济危机,也是中东产油国经济受影响的重要原因。1980年以来,各大工业国先后陷入经济危机,由于它们对原料的需求减少,因而压低价格,致使原料出口国贸易条件恶化。非能源的原料和初级产品价格指数在此期间下跌30%,石油价格也早在1981年即开始疲软。同时,工业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又使发展中国家包括产油国的制成品出口量大减。
(三)由于两伊战争,伊拉克的原油产量由1979年的一亿七千万吨减少到1983年的四千六百万吨,石油收入由二百十三亿美元减少到八十四亿美元。据说海湾各产油国自两伊战争爆发以来即向伊拉克提供了巨额援助,这也是一个沉重的财政负担。
中东产油国为克服困难普遍采取两项调整经济的措施。一是作政策性调整,即实行开放政策,压缩建设规模,鼓励出口,限制进口,限制私人资本外流等。沙特政府开支压缩三分之一。沙特、利比亚等国停建一些新项目,集中力量和资金搞好已经上马的项目。如沙特停建了朱贝勒到丹马姆的铁路,扩建国内机场的计划也已搁置。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停止在国营企业设置新职,从1983年9月起对大部分进口物资征收4%的进口税(食品、药品和建材除外)。二是结构性调整,即发展多种经济,逐步摆脱对原油出口的依赖。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发展石化工业和增加农牧业的自给率。沙特1983年决定建立两座大型现代化石化工厂,生产化工原料,计划到1990年占有世界石油化工市场的5%。科威特1983年以六亿五千万美元购买了西德赫希斯特化学公司24.9%的股份。对农业的投资也逐年增加,争取逐步减少粮食和食品的进口。近七年来,沙特的小麦逐年增产,由七千吨增加到1983年的八十万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自产的鸡禽已能满足本国需要的50%。
中东产油国的经济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但仍有相当雄厚的实力,这是它们赖以克服困难的基础。1973年至1982年,中东产油国累计石油收入将近一万六千亿美元,扣除进口费用还有四千多亿美元的盈余。截至1983年年中,沙特、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卡塔尔四国,在国外的资本达二千五百亿美元。包括阿曼和巴林在内,海湾六国人均资本输入达二万五千美元。沙特每年利息收入一百亿美元以上,科威特的投资收入已与石油收入持平。这些国家由于人口少、原油出口量大,国外又有巨额存款和投资,它们受经济危机和石油降价减产的冲击,仅限于收入减少、建设速度放慢,而人民生活没有受到很大影响。伊朗、伊拉克、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等国或因人口多,或因发展计划庞大,或因两伊战争负担沉重,它们在经济上遇到的困难比前述海湾产油国大,因而不得不大幅度调整发展计划。但它们吸收外资的能力仍较强,有偿债能力,在国际上也能借到钱。
随着世界经济复苏,中东产油国的经济将会逐步好转。但解决技术落后、技术力量和劳力不足以及改变以生产和出口原油为主的经济结构等问题,仍是这些国家今后发展经济的重大课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