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呕心沥血荐中华——记英国科学家赖朴吾教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8-05
第7版()
专栏:友谊之花

呕心沥血荐中华
——记英国科学家赖朴吾教授
李固阳
有一位抗日战争时期到过延安的英籍国际友人,回到英国后,仍不辞辛劳,几度前来我国讲学,最后把生命的余热献给了我国教育事业。他就是杰出的英国数学家赖朴吾教授。
赖朴吾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32年来中国,1936年受聘在燕京大学数学系任教。1939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下的北平充满法西斯恐怖气氛,赖朴吾不能忍受这种生活,毅然徒步翻过妙峰山,进入八路军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辗转经过晋察冀边区,到了延安。在那里,他见到了朱德、彭德怀、聂荣臻和萧克等同志。后来,他又前往西安、宝鸡、兰州等地,在路易·艾黎同志领导的“工合”(工业合作协会)工作,足迹遍布大江南北。1942年,燕京大学迁到成都复校后,他就于1942年重返燕大执教。1952年回英国后,他任剑桥大学数学系主任,直到1976年退休。
他初到燕京时,和别的外籍教师最不一样的,就是他不住外籍教师专用宿舍,而住在男生宿舍。后来,他热情支持、积极参加中国进步学生的活动,站在革命人民一边。他去延安以后,不但写信告诉英国人民:“中国的希望在延安”,而且还把在各抗日根据地拍摄的大量照片,展示给进步的中国学生观看。不少学生就这样加深了认识,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49年初北京围城期间,西郊已经解放。燕京大学的进步师生冒着严寒,乘坐卡车,到石景山和工人联欢。他也去了,十分高兴。1949年4月,解放大军渡江期间,发生了英国军舰紫石英号向我开炮挑衅事件。他和几位英籍教师联名向英国政府写信,指出“曲在英国”。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他和燕京大学的学生一道,早上三点钟赶到清华园车站坐火车到西直门,然后步行到天安门,参加庆祝大会等项活动,直到第二天早上两点,才回到燕园。以后的每个“十·一”,他都参加了庆祝游行,直到离开中国。
1952年,赖朴吾回到英国后,还是十分关心中国,为促进英国人民对新中国的了解,他做了大量工作,并与夫人合写了《中国革命的经历》一书。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得知“工合”恢复,就主动提供线索,使我们收回了一笔十几万港元的外汇。1982年来中国讲学回到英国后,他又撰写文章,把亲眼见到的中国的巨大变化传达给英国人民。
今年4月,他不顾古稀高龄和身体虚弱,又一次自费前来讲学。4月11日,就在萧克同志约定和他见面叙旧的前两天,他却因心力衰竭在首都医院不幸去世了。他的夫人把他的骨灰交给了他的学生、旧友,按他的夙愿,安葬在原来的燕京校园,既无土封,也不树碑,只在上面栽了三棵他生前喜欢的黄刺梅。
赖朴吾的似乎平淡无奇的一生,忠实地记录了他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为了帮助中国进步和促进中英友谊所作的努力。路易·艾黎同志在《纪念赖朴吾》的长诗中,把他誉为英国科学家中一支明亮的火炬。他的名字必将长留在人们心中,正象鲁迅说那样:“纵使时光流驶,也会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附图片)
耀宁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