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志在深山桃李红——记全国优秀班主任、北京市模范教师陈秀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8-06
第3版()
专栏:

志在深山桃李红
——记全国优秀班主任、北京市模范教师陈秀庭
北京市平谷县黄松峪乡北部山区传诵着一位园丁的先进事迹。他扎根山区15年,为发展那里的教育事业作出显著成绩,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他,就是全国优秀班主任、北京市模范教师陈秀庭。
陈秀庭今年38岁,1966年毕业于宣武区师范学校,当时他就要求分配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领导考虑到他家庭困难,分配他在家乡顺义县工作。不久,陈秀庭听说分配到平谷县深山区工作的一位同学家里有困难,便说服父母,主动同那位同学对调工作。1970年年初,陈秀庭来到平谷县黄松峪胡同水小学工作。
胡同水是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就在他到来的当天晚上,村里的许多人都来看他。一位老大爷拉着他的手说:“陈老师,听说你是主动到我们这儿来教书的,村里人可高兴啦!大伙都说,这回我们村可要出文化人了。你有什么困难尽管提,我们帮你解决。”陈秀庭的眼睛湿润了。他暗下决心:扎根一辈子,为发展山区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
陈秀庭懂得,要在山区扎下根来,必须先过好生活关。学校条件很差,只有三间土房,窗户框是用铁丝绑起来的,屋里连个顶棚都没有……陈秀庭没有被困难吓倒。没有电灯,就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备课。冬天,为了不让孩子们挨冻,他很早就把炉子生好,使教室里暖烘烘的;夏天,遇上大雨天,他就趟着河水往返接送学生。为了让学生们喝上水,陈秀庭步行三个多小时买来水缸。为了减轻家长们的经济负担,陈秀庭组织学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解决学费和书本费问题。许多家长感动地说:“陈老师真不愧是咱山里人的贴心教师!”
陈秀庭在胡同水小学要教五个年级的大复式班。十多个学生基础差,都得从头补起。陈秀庭认真钻研教材,集中精力备课,采取了精讲多练、各科穿插教学等方法,逐渐掌握了复式班教学的规律,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很快赶上来了。在全乡统考时,胡同水小学以优异的成绩受到了学区的表扬。陈秀庭在胡同水教学三年,先后培养了12名小学毕业生,他们全部升入中学,成为这里的第一代中学生。
1973年秋天,胡同水村经上级批准搬迁到条件较好的黑豆峪村,陈秀庭又主动向领导提出申请,继续留在北部的山村小学工作。他教学认真,每到一个学校,都获得学生、家长们的好评。
1978年,陈秀庭担任了本乡最北边的黄土梁小学的负责人。他采取多种办法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现在,黄土梁小学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去年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和及格率都达到了百分之百。
去年,黄松峪乡实行了“双包”生产责任制,陈秀庭的爱人和孩子分到责任田没有人管理。上级了解到他家里的实际困难后,几次要把他调到离家比较近的学校去工作,可陈秀庭坚决不肯下山。他说:“山区人民需要我,我舍不得山里的孩子们。”
本报通讯员 李永明 郭长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