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文明窗口”——中央警卫团战士爱民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8-06
第4版()
专栏:

“文明窗口”
——中央警卫团战士爱民故事
中央办公厅一位负责同志曾要求把中南海大门建成“文明窗口”。中央警卫团的干部战士把这一要求变成了现实。他们在这里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爱民曲……
1982年9月30日下午,中央警卫团的战士小韩正在站岗,突然见一位男青年匆匆来到面前,既焦急又有点胆怯地说:“解放军同志,有件事不知该不该讲。俺是来北京旅行结婚的。大清早,我与爱人拌了几句嘴,她赌气跑了。北京那么大,我到哪去找啊!……”小韩听后,马上打电话向领导作了报告。经批准后,他连饭也没顾上吃,就领着这位小伙子去找他爱人了。他们边走边问,跑了四个多小时,仍然没有找到那个小伙子的爱人。后来经过多方联系,终于使两人再见面。
小韩的故事仅仅是警卫团战士许多爱民故事中的一个。中央警卫团的负责同志告诉我们,警卫团深入开展热爱党中央、热爱人民群众、热爱警卫工作的“三热爱”活动,全团干部战士把文明执勤、热爱人民群众看作为党中央争光的实际行动,干劲可大了,自觉性可高了。他们在每个大门警卫室都放着报纸、北京市交通图以及火车时刻表,供群众看。远道的客人来了,警卫战士总要打来水,拿来香皂、毛巾,让父老兄弟姐妹们洗把脸,喝杯水。警卫战士还熟记了中央和国家机关,游览胜地,首都一些重要旅馆、饭店的位置和乘公共汽车去的路线,背了北京几百个常用的电话号码,以便答群众问。守卫中南海东便门的战士,把他们的接待工作编成顺口溜:“主动起立先开言,‘请您’两字记心间,端盆热水洗把脸,再倒开水送上前。及时联系把人找,体谅困难给方便。接待周到问寒暖,离别之时说‘再见’。”
全国各地前来参观中南海的群众很多。看到参观的群众有的由于走了很多地方又渴又累,警卫战士准备了茶水、长凳。他们拾到了群众丢失的物品,总是想尽办法交还失主。据不完全统计,自1981年来,全团拾金不昧的事,就有六百九十多起。其中有手表三十八块,自行车五辆,照相机四架,人民币三千三百七十七元。在荡舟中南海时,有的客人不小心把雨伞、手表、手提包等掉在水里,警卫战士便下水帮助打捞。有的同志不慎落水,警卫战士救出人后还端去热汤给落水者喝了暖身子。
说起主动为群众服务的事,那就多了。一天下午,警卫战士小杨正在执勤,突然见从公共汽车上掉下一个黑皮包。一个贪财的小青年捡了就要拿走,小杨三步并作两步赶上去要来了,然后就在那里一直等了一个多小时,交给了失主。失主是市郊长辛店建筑队业务员,皮包里放着盖好章的现金支票和四百五十七元人民币,他看见皮包,十分激动,拿出五十元硬要塞到小杨手里。小杨说什么也没收。
来自边疆、基层的各族人民群众,从中南海哨位这个窗口,感受到了党和人民军队对人民群众的热爱之情。几年里,人民群众给这里寄来六百八十九封表扬信。信中写道:你们真不愧是党中央身边的战士!
本报记者 顾月忠 刘南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