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冲破了“左”的偏见,知识分子入党就不难。请看:内蒙古农牧学院党组织吸收知识分子入党纪实——他们能否入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8-07
第5版()
专栏:整改新事

冲破了“左”的偏见,知识分子入党就不难。请看:内蒙古农牧学院党组织吸收知识分子入党纪实——
他们能否入党?
整党开始后,内蒙古农牧学院各级党组织,就如何按照党章规定吸收新党员,在全体党员中展开了一场大讨论,从而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冲破了种种“左”的偏见,为解决“知识分子入党难”的问题作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畜牧系遗传繁育教研室主任税世荣,是四川人,一九五六年大学毕业留校后就提出了入党申请。近三十年来,他对党忠心耿耿,埋头工作,在学术上颇有造诣,是全国统编教材《骆驼学》的副主编和《家禽育种学》的编写者之一。
但对他入党,有的持有异议,理由是“他缺乏斗争性”。
有没有斗争性,关系着党员的政治素质,是个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党组织反复展开了讨论:
——要弄清税世荣是不是缺乏斗争性,首先要弄清斗争性的含意和怎样才算有斗争性。在过去“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斗争性意味着能上纲上线,遇事就摆出一副“斗”的架式。现在,否定了“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不能再用这个“老皇历”来衡量一个人的斗争性。
——税世荣对“文革”那一套看不惯、想不通,没有参加过派性活动,潜心钻研科学知识,足以说明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是讲原则的,有斗争性的。有一个时期,四川农学院、荣昌畜牧兽医学院都邀请他去,有人认为这是巴不得的好事,他却婉言谢绝:“那里生活是安逸些、舒适些,但我是研究畜牧的,我的事业在内蒙古,我不能离开这里。”显然,他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的关系。
——税世荣主持教研室工作,总结工作或评选先进时,是非面前不含糊,能善意地给同志提出意见。
——有没有斗争性也不能只从政治上看,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实践中,不畏艰难,百折不挠,也是可贵的斗争精神。离开这一点,他能在骆驼学这门学科里取得那样的成就吗?
是非越辩越清。同志们认为,虽然税世荣的组织能力较弱,但基本上具备了入党条件。他的入党愿望实现了。
5月底,草原系教工党支部接到副教授李鹏年的入党申请。
说起李鹏年,上下左右都对他敬佩。他积极跟党走,1950年入团,1953年从山东大学自愿来到内蒙古。他试验成功的条头撒播毒饵灭鼠法,是国内外首创,对草场、森林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
何止学术上有成就,他还是个律己甚严的同志。评工资,他让过指标;晋升教授,他数次推辞。他深入基层工作,总想法不住高级宾馆而住办公室。1982年,他被评为院先进工作者,去年光荣地出席了自治区民族团结表彰大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位历经沧桑的老知识分子,把党的关怀和信任化为前进的动力,在政治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参加政治学习,认真阅读新党章,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摆条件,没说的。有的党员只是担心,刚刚写了申请就发展,是不是快了点?最好是观察一段时间再说。经过讨论,多数同志认为,一个人能不能发展为党员不在于提出申请迟早,关键是看他是否具备了党员条件。李鹏年过去三十年的行动,足以证明他是以党的事业为己任的。经过风风雨雨的考验,是红、是白,昭昭在目,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再看一看呢?
李鹏年得知自己被批准入党时,深情地说:“我更加体验到了党对知识分子的关怀,我绝不能给党的脸上抹黑。我一定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内蒙古《党的教育》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