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不怕“触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8-07
第8版()
专栏:

不怕“触电”
庞万秀
古今中外,几千年历史上,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任何一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改革,总要经过许多艰难曲折。而那些坚持真理,敢于冲破重重阻挠搞革新的人,总是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
根据史料记载,电弧灯首次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是1879年5月17日,地点是上海。虽然它的出现只是为了欢迎当时的美国卸任总统格兰特到上海访问,但这种“奇异的自来月亮”,毕竟向一百年前的中国人民展示了当时世界的最新科技成果。
1879年10月21日,爱迪生发明了划时代的白炽灯,三年后,即1882年春,他又使实用的电灯问世。就在这年的7月26日,上海也有了一个十二千瓦的电灯厂。它竟比爱迪生著名的纽约珍珠街电厂的建成还早一个多月!当然也就早于日本东芝公司向东京银座的供电了。
然而,某些对新事物总是持怀疑和恐惧态度的上海清政府官僚,不仅没有感觉出这种能用导线传送的“大放光明”的电灯的可爱,反而惊慌失措,把电灯视为“妖术”和“鬼火”,下令禁用,想把它扼杀!这想必是他们听说“触电”“走火”,就不寒而栗所致吧!?
可是另一些人,对电灯的态度则大不相同,他们对电灯表示赞赏和歌颂。下面是当时上海报纸上登出的一首挺工整的七律:
阴阳相搏电光凝,参透元和引作灯。
白昼不明空仰望,黄昏有焰竞趋承。
辉煌曾否金蛇擎,焰耀争如玉兔新。
信是气中藏霹雳,消除乖戾现祥征。这首诗,时隔一百年,现在读起来还是那么新鲜、动人,这位为“大放光明”的电灯而倾倒的作者,想必是属于不怕“触电”,也不怕“妖术”和“鬼火”的一类人。他不仅懂得电光产生的道理(他叫阴阳相搏),而且还看到了它是研究自然(他叫参透元和)的成果;他不仅感觉到了电能对人类的巨大作用(电中藏有霹雳),而且也预言了它对社会进步的伟大意义(消乖戾现祥征)。他是多么勇敢和敏锐啊!
历史进程的本身,给这种见解和态度以美好的评价。一纸禁令的结局是什么呢?电灯在中国不是销声匿迹了,而是迅速地、广泛地扩展开来了。六年之后,1889年,慈禧“退”居的中南海,也“请”中国的“工程师”给装上了电灯。
如今,人们再说起“妖术”和“鬼火”,就只能是一种笑柄。偏僻的山村,茫茫的草原,都安上了电灯。在辉煌的灯火下,难道不该感谢一百年前那些不怕“触电”与“走火”的人们,他们对新事物所表现出的勇气和敏锐,不正是我们今人一定要努力学习和继承的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