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鹅肥肝出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8-08
第2版()
专栏:通讯

鹅肥肝出口记
本报记者 赵志文
鹅肥肝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西方国家餐桌上的珍品,犹如我国的海参、鱼翅。据统计,世界年产鹅肥肝仅二千多吨,因此,价格昂贵,供不应求。1983年,我国一个乡队合办的小厂——山东省昌邑县宋庄乡冷藏厂出口鹅肥肝六百多公斤,在国内引起一定反响。
宋庄乡冷藏厂是两年前建成投产的,专为农民宰杀、加工、贮藏、推销家禽。由于经营有方,不仅给农民排难解忧,该厂每年还盈利十几万元。
宋庄乡畜禽公司经理朱锡璋很关心冷藏厂的发展,他头脑灵活,办事果断。1982年,偶然从报上读到了一则有关鹅肥肝的消息。朱锡璋暗暗算了一笔帐:鹅肥肝在国际市场是热门货,经济价值很高,出口一吨可换回一万多美元的外汇。只须一个月的育肥、填肝,鹅的产值即可增加两倍!昌邑群众有养鹅的习惯,货源丰富,劳力充足,正是发展鹅肥肝的好条件。
老朱决心攻克鹅肥肝生产这道难关,让它在昌邑土地上开花结果。有人担心,说:“冷藏厂业务繁忙、财源茂盛,何必多此一举?农民搞科研,谈何容易,赔了本怎么办?”朱锡璋却说:“守业易,创业难,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使宋庄乡冷藏厂的生产更上一层楼,暂时赔了本也要干。”
要得到鹅肥肝,必须用特殊饲料填喂鹅,使鹅肝迅速发育。饲料配方,填喂量,对宋庄乡冷藏厂来说都是未知数。试验期间,鹅死了一批又一批,他们不气馁,不退缩,解剖过后,总结经验,再干。与此同时,该厂先后五次派人到无锡学习,并向全国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提出咨询。
去年该厂终于成功地生产出八百多公斤鹅肥肝,出口六百多公斤。人们都佩服朱锡璋有眼光,山东省委书记苏毅然曾称赞说:“我们需要这样的实干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