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乌蒙山区草场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8-11
第2版()
专栏:

乌蒙山区草场绿
本报记者 戴国强 龙文彬 张正宪
云贵高原的夏季,繁花似锦。我们一行从黔西北的毕节出发,经赫章、威宁,到滇东北的昭通,在逶迤的乌蒙山区转了半个月。沿途所见,新事颇多,印象最深的是:农民种的牧草如茵,牛羊成群,斜挂在陡山坡上的粮田少了。
灼圃草场的三笔帐
汽车从毕节出发,两个多小时后,眼前出现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青青的牧草,地毯般地覆盖在山坡上,顺着平缓的山势,波浪似地起伏向前。这是草的山,又象草的海!嫩生生的红三叶、白三叶,或挺立,或蔓生,一簇簇,一蓬蓬,密密匝匝。不远的山岗上,放牧着成群的绵羊、山羊和牛。这就是灼圃的万亩草场,云贵高原上第一片飞播成功的草场。
开始种草时,一些干部和群众想不通。千百年来人们只见过铲草烧灰、垦荒种粮,没见过人去种草!就是有的专家也认为,大西南的山区,草坡零星分散,草质不好,宜种树不宜种草。
还是让我们看看灼圃草场的情况吧。威宁县畜牧局的同志,给我们算了三笔帐:
一是草场利用帐。1980年飞播一万亩,成活率和保存率都达80%,当年割鲜草八百万斤,1981年开始放牧牲畜。三年来,用一部分草场饲育肥牛一千零四十多头、杂交牛二十七头,半细毛羊和奶山羊一百五十多只,采集草种二万二千多斤。人工草场的产草量,最差的一亩也有一千六百多斤,比天然草场高出好几倍。
二是经济收益帐。草场经营三年,出售肉牛、半细毛羊和羊毛、草种,纯利润十三万多元。
三是发展前景帐。草场的上述效益是在载畜量少、利用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取得的。飞播一万亩,实际围栏八千七百三十五亩,利用起来的至今也只有四千亩左右。因为,人工草场的牧草生长快,载畜量大,上上下下都估计不足。如果草场得到充分利用,经济效益肯定比现在高出许多。
在灼圃草场,我们遇到一位来自西北草原生态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他说:云贵高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许多高产优质的牧草品种,比起大西北来,山区走种草养畜的路,有更为广阔的前景。
家庭牧场的吸引力
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在威宁城东南的笔架山麓,有一户人家因大胆地退耕种草、饲养牛羊而发财,出了名。
一位腼腆的姑娘引着我们参观了房前屋后几种不同品种的牧草地后,邀我们进屋喝茶,而她端上来的却是一碗碗热腾腾的牛奶。
这位姑娘叫李芳,父亲在县里工作,妈妈体弱多病,这个家就由她主持。她当家后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承包的十八亩粮地,退耕十四亩种黑麦草、红三叶、白三叶及苕子等饲草,又在自留山上的树行里播了草籽,饲养了奶牛、细毛羊、丹麦种公猪、母猪等,办起了家庭牧场。当年牧场收入三千零四十元,而且,畜壮、肥多,粮食也大增产。这个事实,在多年习惯于“烧荒种粮”的山沟里,引起了震动,使一批又一批的来访者开了窍:种草养畜,办家庭牧场,是高寒山区农民勤劳致富的一条好门路。
高寒山区牛羊壮
从威宁翻越了两架高入云霄的大山,抵达距云南昭通城一百七十多公里的大山包时,展现在眼前的是满坡绿茵茵的大草原。在缓缓移动的羊群后面,一位身着羊毛披肩的布依族老人主动迎上来同我们打招呼。他见记者给羊群摄影,高兴地说:“要在两年前你们到山上来,想找成群的牛羊还难找哩!”同行的同志对老牧人的话作了“注解”:
在过去大山包上的人都为自己的生活发愁,政府也曾想过不少办法:开荒种粮,因气温低,无霜期短,只能种荞子、燕麦和土豆,吃饭问题难解决;植树造林,十几年前国家曾花了一大笔钱,用飞机播撒树种,因土石裸露,植被太差,成活的不到十分之一。1979年春,有成百户人打算逃往他乡谋生。这件事对昭通的领导触动很大:几十年过去了,高寒山区人民的生活还是这样子!不是我们的失职吗?县委决定在大山包上进行飞机播种牧草的试验,探索高寒山区走种草养畜的道路。1982年5月,第一次飞播了一万亩,过了一百来天,黑麦草、红三叶就长了一米多高,成功了!于是,第二年飞播了二万亩,又成功了!去年对第一次飞播的一万亩草山,围栏利用了七千亩,除了给二千五百多头牛羊催肥放牧外,还收草籽一万多斤,割鲜草三百一十五万斤,现金收入占到飞播投资数的四分之一多。
大山包大面积人工种草的成功,给高寒山区带来了治穷致富的希望。合兴大队老支书温宁海今年将二十亩山地退耕种草。他告诉人们说,我算过帐了:高山上种一亩荞子或燕麦,最多只能收入三十来块钱,而种一亩牧草,草籽和牧草至少可收入七十元;再算上饲养牛羊的收入就更可观了。草又比粮食耐旱,抗灾性强,旱涝保收。
昭通市委的同志指着茂密的草山,兴奋地说:我们五十多万亩高海拔的荒山有希望了!他们已制订了发展人工草场的规划,决心首先在种草养畜上打翻身仗。(附图片)
西藏拉萨市种鸡场蛋鸡车间职工在细心喂养拉萨白鸡。 新华社记者 土登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