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东欧同学在清华大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3-05
第3版()
专栏:

  东欧同学在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通讯组 程默
在“外籍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学习的东欧四国同学中,有七位女同学十四位男同学。其中最年轻的要算罗马尼亚同学,平均是二十岁。最年青的小弟弟罗明今年才十九岁。他们都是刚由布加勒斯特的中学毕业就来到北京的。匈牙利四位同学中有三位大学助教,一位中学教员。保加利亚的季连绰同学,今年三十岁,算是老大哥了。他的革命经历也最丰富,曾参加过游击战争,做过党校的教师。在来到中国以前,他是大学哲学助教。所有这些同学都是他们国家中最优秀的青年,无论在工作上、学习上都有着优异的成绩。
在国内,他们学的是经济、哲学或其他学科,都没有研究过中文。他们现在是第一次接触这“富有音乐性的语文”。外国人学汉字是有我们所料想不到的困难的。有许多音都是他们所没有的。在教学方法上,不能用我们启蒙时念方块字的那种方法。他们开始学习时,以发音教程为主要科目。两个月的时间都用在打好这个基础上。在上课前就发好讲义,用罗马字拼音练好四声:高低强弱,抑扬顿挫;并选用一些发音清晰、方便而有趣的短语先来练习,如“清——华——园——”,“豆——芽——菜——”。每月灌一次录音片来比较他们发音的进度。因此,他们都能很快又很正确地掌握了发音规律。他们学会了“东方红”和“陕北情歌”。下一阶段的课程教材主要的是简单的会话。计划在一年之内使他们能够阅读报纸和通俗的书籍。
二十一人分为两组。在上课时,保、罗同学一组用俄文翻译,其余一组用英文讲解。学习时间是上午九点到下午一点,晚上六点半到七点半是写字课。写字课上,学写中文的部首,如一点、一撇、三点水、木字旁等;每个部首后面都有练习的字例。他们对写字非常努力,成绩很好,寝室门上的中文名牌就是他们自己写的。
在学习上他们都有克服困难的积极精神。罗马尼亚的廖宁同学发音不太正确,刚好波兰同学来的晚,他就自动地要求与他们一块从头学起。
他们非常喜欢运动,只是时间不凑合。他们的习惯是在上午运动,而体育馆上午要清理运动器具,只能在下午五点到六点和同学们一起玩一下。他们很喜欢我们的民歌民舞,特别是锣鼓和秧歌舞。在青年团中央主持的欢迎舞会上,他们用中国话说:“现在来扭秧歌!”于是,舞场上响起了一片“强,强,起强起”的声音。有一次江冬妮同学听同学们唱“毛泽东之歌”,舍不得走开。他们非常希望同学们——特别是会说北京话的同学和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同志们——跟他们亲近。他们还要工友同志做他们的朋友。
他们对我们这个古老而伟大,有着丰富文化遗产的中华民族怀着无限的崇敬与爱戴。九龙碑、长廊、秧歌都是他们最喜爱的,他们认为它们都是最好的艺术品。在游颐和园时,他们珍视中国劳动人民所创造的每一件艺术品。他们都用笔记本记下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并决定到暑假把每一座建筑物,每一件艺术品,每一个角落都拍成照片寄回自己祖国去,作为研究中国艺术的珍贵材料。他们看了梅兰芳的京剧,也看了话剧。匈牙利的一位女同学,非常喜欢《不拿枪的敌人》中的“一条杈”这个可爱的人物。她要写信回国,把她所了解的中国人民的艺术告诉她的朋友们。他们这样热爱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艺术!中国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文化交流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