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藁城务实精神改变农村脏乱面貌 全县在文明村建设中按卫生要求改水改厕,大多数农民用上自来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8-13
第1版()
专栏:

藁城务实精神改变农村脏乱面貌
全县在文明村建设中按卫生要求改水改厕,大多数农民用上自来水
本报讯 记者王庚南、杨振武报道:截至6月底,河北省藁城县农村已有二百三十个村的五十七万农民用上了自来水,占全县总人数的96%。同时,十二万五千个厕所全部按卫生要求得到改造,家畜家禽基本上实现了圈养,卫生面貌一新。中共河北省委书记高占祥在藁城县检查工作时,称赞这个县在文明村建设中的改革精神和务实精神,提出要用愚公移山的劲头,下力量改变全省农村的脏乱面貌。
藁城县位于冀中平原,群众有使用连茅厕和家畜家禽放养的习惯,加上近年持续干旱,井水水位下降,改变农村脏乱面貌的任务十分艰巨。藁城县委和县政府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把改水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吸收卫生局、爱卫会、防疫站等部门领导参加,组成了领导小组。各乡政府也建起相应组织,明确专人负责,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改水缺少资金,他们采取多种形式集资。爱卫会建立了一支自来水安装队,包设计,包购料、安装和修理。群众用上自来水,开天辟地第一回,讲究卫生,使用方便。
藁城县自1958年就开始改造连茅厕,几经反复,多次失败。今年以来,他们认真分析原因,过去主要是群众思想问题解决得不够好,加上改造后的厕所不适用,群众不欢迎。这次他们向群众讲改造连茅厕的好处,使群众都愿意改造厕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群众欢迎又解决问题的厕所形式。接着,县领导包片,乡干部包村,党团员干部包户。包布置,包检查,包验收,一包到底。经过四十天的努力,全县十二万五千多个厕所,全部按要求得到改造,解决了二十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