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商品生产的“冲击波”震动了阿勒泰地区 哈萨克牧民面临开展多种经营新形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8-18
第2版()
专栏:

商品生产的“冲击波”震动了阿勒泰地区
哈萨克牧民面临开展多种经营新形势
编者按 我国牧区有一大片,人口几千万,如何引导广大牧民开辟致富门路,发展商品生产,尽快地富裕起来,值得认真重视。在这个问题上,不少同志还没有钻进去。这么多年没有钻通钻好,就已经不对了,如果加上自以为通了,见到一点和几点就满足,就当作全豹,那就更不对了。因此,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入实际,认真加以研究。
本报讯 记者宋政厚、哈迪尔·马木提、石堪砺报道:“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牧区同样如此。记者在新疆阿勒泰地区采访时看到,要使牧民尽快富裕起来,必须在搞好牧业生产的同时,引导牧民走广大农民正在走的道路,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商品生产。
记者在阿勒泰地区采访了五个县。这里的哈萨克牧民基本上没有从事工副业生产(包括畜产品粗加工)。牧民每年除了春秋两次向国家交售一定数量的活畜和毛、绒、皮张外,平时能够用来进行交换的其他产品数量微乎其微。偌大的草原,没有一个“巴札”(集市),也没有一个个体流动商业户。真正到草原流动经商的,只有基层供销社的“毡房门市部”一家,而且只销不购。
据调查,阿勒泰牧区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商品生产的门路还是很广的,眼下至少有这样几项可行:掏金,挖煤,开采宝石、玉石和云母等;组织牧民承包建设永久性畜圈,修筑牧道等技术较简单的基建项目;养蜂,养鹿,有条件的还可以养鱼;采集药材、种树和各种山货以及狩猎;发展草原运输专业户,为活跃牧区经济服务;有文化的牧民可兼营商业和修理服务业,同时可以搞加工业,加工酥油、干酪素、肠衣膜、畜胎盘、牲畜骨血和擀毡等。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牧区各级领导要改变哈萨克牧民只会放牧的老观念和单一抓牧业生产的老套套,结合牧区实际,研究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商品生产的有效措施,比如:
一、建立以供销社为主体的牧区商业网(但不走供销社独家经营、一统天下的老路)。供销、商业、外贸、集体商业、个体商业,都可以在牧区建立流动服务网点,并且实行综合经营,有销有购。特别是要让利于民,放手让牧民搞长途贩运和流动经商,以利于牧民就近购销。
二、坚决打破“铁饭碗”,建立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调动牧区供销社为牧民服务的积极性,多办骆驼商店、马背商店、毡房门市部等常年流动购销和综合服务队,实行购、销、修三结合。变牧民“千里跑”为供销社“跑千里”。
三、对哈萨克牧民进行发展商品生产的教育,发展流动购销专业户,允许他们推销工业品,也允许他们收购计划外的畜产品、土产品和各种山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