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内容丰富的历史专著——评《第二次世界大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8-20
第5版()
专栏:

内容丰富的历史专著
——评《第二次世界大战》
李南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战争。参战国家之多,战场之辽阔,战役之频繁,经验教训之丰富,均为历次战争所无法比拟。三十多年来,世界上出版的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浩如烟海。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战最早,作战时间最长,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歼灭和钳制了大量日军,这对制止日军北进,迟滞日军南进,鼓舞世界反法西斯人民,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国外的一些著作中,对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往往持有偏见,不少著作不但不能对中国战场作出正确评价,反而加以歪曲污蔑,企图一笔抹煞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在相当一个时期内,我国学者撰写出版的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专著寥寥无几。因此,撰写几部有分量的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专著就十分必要。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长期从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教学、研究的黄玉章、唐志纲、丁梦奇、张海麟、韩高润、吴广权等六位同志撰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全书近五十万字,并配有六十幅军事作战图和多幅照片。该书即将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该书中,作者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和军事思想,系统地阐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龙去脉和各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分析了几次重大的战役,剖析了中国战场、欧洲战场和其它地区的形势发展,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反法西斯同盟国和德、意、日轴心国之间这场关系到人类命运的殊死搏斗及其历史经验教训。
该书同目前国内外有关著作的明显区别之一是,以相当的篇幅对中国战场作了精辟的论述。
该书在分析了二次大战前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之后指出,如果当时一切受法西斯侵略威胁的国家和力量能联合起来,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共同揭露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战争阴谋,打乱其发动战争的时间表,是有可能推迟战争爆发的。然而由于种种错综复杂的原因,大战爆发以前,未能结成一条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因而未能推迟战争的爆发。这首先是因为英国张伯伦政府推行绥靖政策,纵容德国法西斯重整军备,极力推行“祸水东引”的政策,企图以德国作为反苏反共力量,坐收渔利;法国虽顾虑德国强大对法不利,但在反苏反共需要下,追随与支持英国的绥靖政策;美国则奉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坐山观虎斗,伺机夺取世界霸主地位。苏联政府鉴于英法的顽固态度,转而与德国进行谈判。该书认为:若把谈判作为一种斗争手段,利用谈判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战争阴谋,揭露绥靖政策对于推迟战争爆发的危害,教育苏联人民与世界人民,那当然是可以的,无可非议的。但苏、德之间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后,苏联对外政策不再强调联合英法与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方针,反而宣扬了一些所谓苏德之间的“友谊”,不恰当地说什么德国愿意结束战争,谋求和平,指责英、法要对继续进行战争负责,等等。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苏联也不谴责日本侵略者。苏联在判定谁是最危险的敌人、谁是同盟者的问题上,在利用敌人矛盾,孤立和打击最危险的敌人的问题上,在对绥靖主义的揭露与斗争的策略问题上,在运用谈判手段,揭露敌人等问题上,都有值得研究的经验和教训。
该书详细分析了苏联在战前以及战争初期的种种失策、挫折和教训。例如,1941年6月13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鉴于战争已迫在眉睫,曾要求下令边境军区部队进入战争准备,并根据掩护计划展开第一梯队。但是,苏联最高领导人因恐敌人借故挑衅,没有立即同意下达命令。直至6月21日午夜,当大量的情报和事实业已确证德军将于翌日凌晨发动进攻时,斯大林才指示铁木辛哥下令各边境军区所有部队立即进入战争准备,荫蔽占领国境筑垒地区。但是,这已为时太晚。苏军大部分部队还未接到命令,德军的炮火准备射击已经开始了。
苏联在战争初期虽然遭受了严重损失,但是经受了严峻考验的苏联人民和武装力量,在苏联共产党和斯大林的领导下,及时吸取教训,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全面加强了反法西斯斗争,经过长时间的英勇奋战,终于打败了纳粹德国妄图以一次快速的战争击溃苏联的迷梦,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
该书在详细叙述了第二次大战的各个战场、战役的情况、过程以及分析了经验教训之后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这些前人用鲜血换来的宝贵经验,在许多方面可资借鉴。同时也指出,“战后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领域已发生了巨大变革,武器装备、军队编制、军事理论也有很大变化,因此我们在研究和借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时,要着眼于特点,着眼于发展,以利于作好未来反侵略战争的准备。”
该书的出版,对推动我国学术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研究会起有益的作用。当然,正如该书序言中所说的:现在国内、国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许多问题看法颇不一致。这本书只是“抛砖引玉”的“一家之言”。许多问题,例如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分期和性质、苏联遭受德国法西斯突然进攻的经验教训、中国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预见等问题,都需要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展开广泛深入的研究讨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