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我仰慕这样的领导者——读报告文学《省委第一书记》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8-20
第7版()
专栏:文艺评论

我仰慕这样的领导者
——读报告文学《省委第一书记》有感
娄凝先
《省委第一书记》是《昆仑》杂志1984年第四
期刊载的一篇报告文学,全文四万余字。我一口气
读完了它,竟忘记了溽暑季节的闷热天气。这实在是一篇沁人心脾,振奋精神的作品,读后真令人情绪激动,神情清爽。
内容是写的河北省委第一书记高扬同志的故事。我相信这是报告文学,不是文学创作,它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写出来的。这里没有艺术的夸张,更没有张开想象的翅膀想当然的虚构。事实本身具有这般的魅力,当然作者在真实基础上的刻意加工也起了相得益彰的作用。
作品仅仅写了高扬到河北省后两年的所作所为。固然,有关他一生的经历,间或片断地在有关的段落中有所穿插,那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他的当前种种。尽管如此,从这两年的表现中,作者已经大致把这位第一书记的轮廓、其本质和突出的特点刻画出来了,而且刻画得相当生动,相当鲜明。
高扬同志就任河北省委第一书记时,已经七十二岁了。他没有考虑和计较自己已届离休的年龄和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有人劝他垂暮之年“还要再冒一次风险吗?”他毅然答复“一生中,这恐怕是组织上最后一次分配我的工作了,我不能拒绝”。一位老布尔什维克的高度的自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跃然纸上。此时此地的河北省,正呈现着纷乱复杂的局面。就在“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之后,河北省还经历了五年的曲折和延误。高扬同志奉命于危乱之际,明知山有虎,硬要进山中,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有多么坚定的政治信念才能做到的啊!
在处理复杂的、令人棘手的两派问题上,高扬同志表现了善于用“快刀”斩“乱麻”的才能和经验。他到任后十天之内没有发一句言。他仔细地观察,周到地揣摩,到了一定时机,审慎地定下决心,这充分表现了他胆大又心细的决策精神。他首先安定了人心,提出工作的任务要求,把广大干部从派性的乱麻团中引出来,使干部逐渐在工作实践中分出是非优劣,改变了按派别分野的不正常局面。这就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使“沉重的河北车轮,终于拔出泥潭,开始走上了正轨。”高扬同志自己说他有这样一个信念:“河北的党员大多数还是党员,不是哪一派的‘派员’嘛……真正想搞派性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早就腻味了……我不过是顺应了这个规律。”他这段工作体会,得到了中央负责同志的高度评价。
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可靠材料,摸清基层的底细,审情度势,据理推断,看准了就果断地干下去,这是高扬同志的作风。有人说:“他是敢在没有人走过的地方,踏上自己脚印的人”。按高扬同志自己的话说,叫做“走钢丝”精神。没有一种创新精神,是不可能打开局面的。但是他又不是那种专为“标新立异”而冒失从事的人。在政治上和中央保持一致,他不是在口头上,文件上,而是在本质上,精神上,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工作,人们在事后拿中央文件来对照,竟完全能够对上号。这和只会照抄照搬,重复中央口号的那种所谓“和中央保持一致”是迥然不同的。
搞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教育是基础。这在中央早已明确指出,但实际情况,从科教经费所占比例来看,满不是那一回事。高扬一到河北省就大声呼吁,他尖锐地指出:“多年来怪事多端,其中之一是各方面的浪费惊人,唯独对科学教育事业舍不得花钱,讲‘节约’!”其实何只河北省如此!第一书记有了这样的明断和决心,提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状态措施,局面很快就改观了。
抓要害,抓典型,以推动全面,打开局面,这是行之有效的手段。“诬告”是派性严重的人制造混乱的手段,是专爱搅水的人趁混水好摸鱼的龌龊勾当。高扬首先在报纸上发出檄文,大肆挞伐,接连披露了使人惊心的典型案件,这个要害一抓,顿时使河北省的邪气大为收敛。高扬同志的领导方法也不同于一般。他从一本杂志中看到陆文夫的一个短篇小说《围墙》,立即批示印发省直机关各单位所有工作人员阅读,指出小说中的人物都“似曾相识”,要求大家在现实生活中,在工作中找出类似的人物,吸取经验教训。利用小说来指导工作,这又是一种别开生面的领导方法。
越是繁重的工作负担,越是需要清醒的头脑,一个领导者不但要统观全局,还要高瞻远瞩,面向未来,这就要十分关注世界的最新动态,最新信息。近年来国外畅销的两本书叫《第三次浪潮》和《大趋势》。高扬同志一看到消息,即刻设法买到此书。单就这一点可以想象到他平时的注意力是多么宽广、深远啊!要能够超脱日常泛泛的事务的缠绕,这该是一位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
有些人在工作中常被批评为“急躁情绪”,对此,高扬同志有他的另一种分析和看法。我们到本世纪末要在国民生产上翻两番,时间紧,“老牛破车疙瘩套”,慢慢腾腾地往前捱能行吗?干四化,应该有这样的紧迫感吧!
这篇报告文学的作者——袁厚春是《昆仑》杂志编辑部的一位编辑,在编务繁忙之际,能够捕捉这一典型,写出这样一篇有深度的动人的篇章,写出这样一本高级领导干部的风采,令人钦佩。全篇没有用华丽的辞藻,更没有阿谀奉承的语汇,只是实事求是地写来,一个令人仰慕的领导干部的形象,鲜明地站立在我们眼前。感谢作者及时地提供出这样有意义的报告文学,使读者从中得到不少的教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