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马壶匠高龄逢盛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8-23
第3版()
专栏:

  马壶匠高龄逢盛世
在回族聚居的平罗县宝丰乡集市上,有两个制做、修理“汤瓶”的摊子,一个摊子是夫妻俩摆的,另一个摊子是爷孙俩摆的。工商所的同志介绍说:“夫妻俩是马壶匠(马文才)的儿子、儿媳;爷孙俩是马壶匠和他的孙子。”
七月三日,我访问了马壶匠。这位回族老汉今年虽已八十高龄,但是腰不弯,背不驼。他见人带笑,戴着一副说是价值数百元的茶色眼镜!家里的吃喝虽好,可他还隔三间五到熟肉摊上吃一顿手抓羊肉。我羡慕地说:“您真是老来有福!”老人笑眯眯地说:“国处盛世,民才有福。”
马壶匠制做“汤瓶”,在平罗县是有名的。“汤瓶”,对回族群众来说,算得上是一种特需的生活用品。饭前,便后,劳作归来,都要用“汤瓶”装水洗手。在十年动乱的日子里,马文才做
“汤瓶”被人视为“不务正业”,挨过批斗。提起现在,马老汉越说越来劲。他说:“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全家六口人承包了六亩田,有一个劳动力就顾过来了,多余的人手咋办呢?拿起小锤子做‘汤瓶’吧。县工商局、银行都挺支持的。拿贷款来说,三次就贷给我一千一百五十元。”我插问:“生意好吗?”马老汉立刻伸出三个指头说:“我有这个数啦——三千块!”马老汉时常叮咛儿孙,做的“汤瓶”一定要好,要包来回。货好招远客。如今不论是宝丰乡还是四邻各乡的回族群众和清真寺,都爱买马壶匠的“汤瓶”,爱在他的摊子上修修补补。今年五月底,马老汉独自一人去了一趟自治区首府银川。他高兴地说:“虽然家离银川只有一百五十多里路,可二十多年没去了。赶上好世道,逛逛首府也是一福。” 杨志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