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科技人员通力合作 “绿色王国”传来喜讯 我国选育成功一批杂交早稻新组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8-24
第2版()
专栏:

科技人员通力合作 “绿色王国”传来喜讯
  我国选育成功一批杂交早稻新组合
本报讯 通讯员娄希祉、记者何黄彪报道:近年来,我国科技人员选育成功一批早熟、高产、优质的杂交早稻新组合,标志着我国杂交早稻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并打开了我国杂交水稻生产的新局面。
我国籼型杂交稻“三系”配套,是1973年实现的。1976年进行大面积推广,到1983年累计种植面积五亿多亩,增产稻谷五百多亿斤,对促进我国粮食生产起了巨大作用。但是,以往由于缺乏早熟、高产、抗病新组合,在南方大部分双季稻区,应用目前生产中推广的杂交稻作早稻品种,往往因为生长期长而影响晚稻产量。选育适合南方双季稻区种植的杂交早稻优良组合,是水稻生产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重点难题。我国南方双季稻分布地域辽阔,各双季稻地带对杂交早稻成熟期要求不同,并且还需要协调好早熟与高产、高产与多抗、足穗与粒多的矛盾,特别是生育期的遗传,因亲本和组合不同,表现非常复杂,往往存在高产不早熟、早熟不高产的情况,这就大大增加了选育早熟、高产、多抗组合的难度。
经我国科技人员通力合作攻关,终于选出了一批早熟、高产、抗性好、适应性广的新组合,经南方稻区杂交早稻区域试验或在本地区示范,并经专家评定,公认湖南省水稻所和湖南贺家山原种场育成的威优35,袁隆平等育成的威优64,以及广西农科院育成的汕优6161—8,是当前优良的早熟杂交稻。这些新组合既可在桂北、粤北、闽中南以及湖南、赣南等地作早稻栽培,以扩大早稻中杂交水稻种植面积,使早稻单产进一步提高,又能在长江流域作早熟晚稻栽培,不需专用秧田,并能使晚稻单产大大增加。它还可在川东、鄂西、汉中、豫南、苏北中稻地区作早、中熟中稻栽培试验,以评价它们在这些地区的利用价值。经试种证明,有的组合比目前生产上用的杂交组合提前成熟六至七天,增产一成以上,解决了“优而不早、早而不优”的难题,也比较好地协调了高产与多抗的矛盾,可以使杂交早稻适宜栽培地区向北推移五个纬度。
到1984年,这几个生育较短的组合在全国已推广几百万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