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相竞则进——记大连——庄河——丹东公路上的一场竞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8-25
第2版()
专栏:

  相竞则进
  ——记大连——庄河——丹东公路上的一场竞争
  蒋少武
最近,在辽宁省大连——庄河——丹东平坦的公路上,有几辆个体客车和国营长途客车一起,来回奔跑着。个体客车的出现,就象在平静的湖面上投进了几个鹅卵石,激起一道道波纹,这波纹虽然很细,但越扩散越大,引来议论纷纷。
争 论
7月28日晚上,我在大连街头散步,当走到大连一中门前时,看到有好几十人围着两辆大客车。原来以为是交通肇事,上前一看,人们在就两辆个体大客车——丹东2号和东沟6号展开了争论。“你说个体服务好?他们是为了多挣钱呀!”“为了多挣钱怕什么?出门坐车,谁服务好就坐谁的,我不管个体还是全民。再说,全民应该更好才是。”“别提了,有的全民车三九寒天把玻璃摇上去都没有摇把,把个老太太冻得找了个筐扣在头上!”“你不能看老黄历,现在改革了,国营车也变了!”“上次我坐个体车在庄河没花钱吃了顿水煎包,国营车有吗?”“有啊。我上次坐国营车在分水吃大米饭疙瘩白炒肉也没要钱。”“人家个体车一摆手就停,国营车行吗!”
“行啊!”……
个体车,国营车,到底谁优谁劣呢?我决定体会一下发生在这条公路上的竞争。
个体客车
7月29日早晨五点,我在大连火车站坐上了一辆个体客车。开车不到二十分钟,路旁一个身着工商管理制服的人和一男一女急切地招手。车停稳后只见一男一女上了车。经了解这两位青年是回家结婚的。司机郭安生风趣地说:“再乘车你们自己招手就行了,用不着找个戴大盖帽的。”乘务员打开了录音机,传出了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好几个青年人也跟着唱了起来。
客车在庄河旅社门前停下,乘务员给庄河以远的旅客每人一张餐券,旅社凭餐券给一盘水煎包、一碗清汤。一位七十三岁的大娘因为晕车,乘务员把包子端到车上。把旅客安排好后,司机们开始吃饭,也是一盘包子、一碗汤。不到半小时,这辆丹东个体1号大客车又出发了。
国营客车
7月31日,我在中途向大连1832长途汽车招手上车。开车十几分钟后,有六七个人招手。车门一开,领头的问:“有座位没有?没有不上!”乘务员急忙把自己的座位让出来。
又走了不远,一位老大爷招手。“大爷,车上没有座位了,如果您愿意,我给您找个行李卷坐着。”老大爷上了车,坐好后自言自语:“咱们农民出门,只要顺顺当当,和和气气,受点累不怕。”乘务员说:“大爷,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您这个要求是低标准的了。”
为了多了解些情况,我中途下车又上了1835包车组的车。因为车上的人实在太多,乘务员被挤在门旁,汗流浃背。经过了解,得知司机叫满治荣,是党员;乘务员叫王宇飞,是团员。他们以两千五百元包了这辆车,为了多拉客,他们早晨两点多钟就出来了。车停在普兰店吃饭,每个长途旅客也发一张餐券,有两个旅客可能是第一次享受这种待遇,端着一大盘豇豆炒肉和一大碗米饭直发愣。
大连——庄河——丹东公路上的这场个体与国营客车的竞争还会有什么新发展,不能预料;可是,这场竞争促使双方都在服务质量、经济效益上下功夫。人们看到,竞争带来的是互相促进,共同前进,而不是互相拆台。
(原载辽宁日报,本报有删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