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常州的活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8-25
第3版()
专栏:

  常州的活力
  高士桦
今天江苏常州的经济,有一股改革创新的势头。
六十年代初期,常州组织“一条龙”专业化协作生产。群“龙”腾舞,生产出灯芯绒、柴油机、手扶拖拉机这些名牌产品,蜚声海内外,获得了国家金质奖。这使延陵季子的封地有了一个新的别称,叫做“龙城”。“龙”,赋予生产以活力,但那活力,哪里比得上当今改革带来的活力深广呢!
一九八二年三月,国务院批准常州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两年多来围绕着简政放权、政企分开、搞活经济、发挥中心城市作用进行的改革,在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不断开拓着新局面。
多层次多形式的横向经济联系,冲破部门、地区、城乡分割的束缚,广泛地发展起来了。现在常州已同全国五十二个城市建立了跨地区的经济和技术协作。市内部门之间和城乡之间,建立起多种经济联合体。过去,单纯的纵向管理体制,截断了经济的内在联系,使经济呆滞;今天,横向的联系,沟通了经济自然流向的渠道,使经济非凡地活跃起来了。
在这个基础上,市里抓了试办十一个企业性公司的改革,全部撤销行政工业局,跨出了政企分开的第一步。
纵向管理和横向联系结合部的改革,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科技与经济的“新联盟”。全国一百七十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同常州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协作关系,开展成果转让、科技攻关、人才培养等活动。六十名专家教授受聘担任各个行业或企业的技术顾问;十七个教育、科技、生产联合体在市区建立。每年,各个协作单位向常州推荐可供选择的科技成果和技术服务项目一千多项。两年多来,全市通过技术协作开发的新产品,年产值超过百万元的有六十三个。
流通领域中的零售商业,实行了形式不同的经营责任制。去年,又开办了商业批发市场,今年七月,规模更大、门类齐全的工业品贸易中心也开张了。通过贸易中心,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
城市的面貌正在从古旧向现代化转变。很有气派的大马路和新型建筑物,逐步替代着狭窄街道和矮陋小屋。
常州的同志说,他们要继续大力探索前进。三十五年间,常州人民已把市区工业总产值从解放时的七千二百万元提高到去年的四十三亿二千万元,年人均产值一万零四百余元,年人均收入二千二百五十二元,折合一千三百十五美元。这些使他们有了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而今天他们要探索的,是使经济体制和管理方法更加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这个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