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苏美争夺中东态势的新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8-25
第6版()
专栏:述评

  苏美争夺中东态势的新变化
  万光
一年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中东的态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982年6月,美国支持以色列发动侵略黎巴嫩战争。紧接着,美国海军陆战队进驻贝鲁特。1983年5月,在美国的积极策划下,黎巴嫩和以色列签订了黎以协议。美国集战争后台、
“秩序警察”、调停人、谈判主持者于一身,一个时期同苏联在中东的争夺中大占上风。但是,今年2月,美国海军陆战队被迫撤出贝鲁特;3月,黎巴嫩政府宣布废除黎以协议;里根的中东和谈计划也碰了壁。美国在中东遭到一系列的挫败。
在美国受挫的情况下,苏联从今年以来不断派出要员出访中东和海湾许多国家,出现了七十年代中期以来苏联在中东的“最活跃的时期”。黎巴嫩战争后,苏联就着手加强同叙利亚的关系,最近又向伊拉克出售大量武器,并提供二十亿美元的信贷。它同伊朗进行高级官员的互访,同埃及重新互派大使,并从去年起进口沙特阿拉伯原油。最近,它同科威特签订了提供武器的协议,邀请约旦武装部队总司令访苏,还准备提供武器装备来“帮助黎巴嫩重建武装部队”,在这一系列的频繁活动之后,苏联于今年7月重申召开中东问题国际会议的建议,强调苏联和美国一样要“在近东事务上起重要作用”。
显然,苏联这一系列的外交攻势,目的是要巩固它在中东已有的阵地,并多方伸出触角,谋求开辟新的阵地。它竭力要打破美国垄断中东谈判的局面,削弱美国的势力和影响,从而加强苏联在中东的地位和作用。
中东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一个焦点。双方在中东新的较量,不能不成为近来世界舆论关注和议论的一个问题。
从目前形势的发展来看,苏联在中东接连得手,而美国则连遭挫折,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国的中东政策有其致命弱点:它支持以色列的扩张主义政策,拒不承认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和不尊重阿拉伯国家收复失地的愿望,使阿拉伯国家和人民蒙受屈辱,对美国不满。
从客观上看,美国在黎巴嫩受挫后,在中东一时难有作为,同时又忙于国内大选,这就给苏联发动攻势提供了良机。当然,美国不会坐视苏联的攻势。今年11月美国大选后,它会重整部署,同苏联进行更加激烈的争夺。
苏联则不失时机地利用阿拉伯国家同美以的矛盾以及美国中东政策的失败,来扩张它自己的势力范围。苏联此时重提中东问题国际会议的建议,其用意也在于此。这个新建议同1982年阿拉伯首脑非斯会议的决议十分近似,得到了许多阿拉伯国家的支持,这样,也改善和加强了苏联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阿拉伯世界当前继续存在的分裂局面,有利于超级大国的插手干预。阿拉伯国家只有通过艰巨的努力,恢复团结,才能制止以色列的扩张和超级大国的干预,促进巴勒斯坦和中东问题的解决。近来,在阿拉伯世界中可以看到一种倾向:不少阿拉伯国家在国际上采取更加平衡的政策,以维护自身的独立自主。当前美苏在中东争夺态势的新变化,是同这种倾向有关的。
从阿拉伯世界现状和倾向以及美苏双方在中东势力的消长来看,今后相当时期内,两个超级大国在中东的争夺将继续是一进一退、反反复复的过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