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智慧与创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8-25
第8版()
专栏:

智慧与创造
王朝闻
“四人帮”垮台不久,我在成都街头买到一种很有趣的玩具。出售和制作玩具的郊区农民,利用了川西坝盛产的小竹,切割成多段而又用销子把它们联接起来,成了能动的竹蛇。造形和着色虽很粗糙,但轻微的震动也能引起蛇头和蛇身的左右晃动。就这样,静观时的死东西在动态中仿佛成了活东西。要仿制这样的玩具并不困难,它的设计者却是很聪明的艺术家。
正在北京展出的四川民间美术,有挑花刺绣、竹编竹器、染缬、玩具、陶瓷、漆器、雕刻、木版年画、皮影、节日用具、刻纸剪纸和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不知道有没有上述竹蛇,也不知道在展出的同时,有没有供人购买的小玩意儿。如果有,恐怕难免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如果没有,首都观众也能从那些只供观赏和研究的藏品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与教益。
在精印的展出说明书上,可以看到十二幅彩色图片。包括着色有强烈对比而又和谐统一的漆器;利用了物质材料固有的色彩的美的竹编;花饰细致而格调大方的挑花刺绣的围裙,都表现了劳动人民出众的艺术才能。看了皮影的图片,我再一次联想到上海美术制片厂生产的剪纸片。这就是说,作为民间美术的皮影或剪纸,已经对社会主义时代的新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皮影作为皮影戏的角色,是供表演用的。不过它的雕制还不是艺术创作的完成。皮影也象玩具竹蛇那样,只有在运动过程中才能充分显示它在艺术方面的完整性。皮影的人物造形,全是侧面的而不是正面的。这种特点服从皮影在表演上的特殊需要,正是为了给行动中的人物造成真实感。正如在造形方面强调直线而不过分追求曲线,这种侧面形的设计是为了形体在运动中显得动作清晰、准确、自然。这次展出的旦角皮影,上唇成九十度,下唇干脆被省略了。用一般的绘画标准看来,可能认为这种造形不准确。从皮影适应表演的特殊需要看来,这种不完整的造形恰好就是较完整的造形。服从表演的特殊需要,为了在表演中显得更生动的这种造形,体现了皮影造形的特殊规律。
如果有人对四川的民间美术作研究,譬如说,研究这个地区的作品与其他邻近地区(例如陕西)的皮影、挑花刺绣或玩具在艺术方面的联系和差别,这一展览可能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即使并非从事艺术创造的观众,难道在思想方法等方面就不会从它受到有益的启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