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在井、塘、库、站周围建立小经济区 绥化地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8-26
第2版()
专栏:

  在井、塘、库、站周围建立小经济区
  绥化地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本报讯 记者康伟中报道:黑龙江省绥化地区以小型水利工程(井、塘、库、站)周围的土地为基地,建立小经济区,搞好种植业,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据地区水利部门调查统计,去年全区建立小经济区二千六百处,土地面积三十六万亩,平均亩收益一百一十多元,比全区平均亩收益提高50%。今年全区小经济区发展到一万处,耕地面积达二百万亩。
绥化地区建立小经济区是1980年首先从安达县开始的。到1982年,这个县八百多眼井周围都建立了小经济区,种植经济作物和各种蔬菜五万多亩,平均亩产值一百六十元,比全县平均亩收益提高近一倍。绥化地区将其经验在全区推广,很快从围井发展到围库、围塘、围站,到去年,小经济区已在全地区遍地开花。
发展小经济区,是在有限的土地上综合运用现代技术,实行集约化生产的一项改革。它的显著特点是“三个密集”,一是劳力密集,在小面积上多投工,实行精耕细作;二是资金密集,增加化肥、农药、机械等物资的投入;三是技术密集,广泛采用先进栽培技术。特别是在小经济区内经营瓜菜的农户,大力挖掘土地潜力,普遍采用间、混、套、复等方法和采用地膜覆盖等新技术,实现一田多种、一年几收,使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产量和产值成倍增长。
发展小经济区是发展灌溉农业的一条新路子。在井旁、库旁、塘旁、站旁的经济搞得好,收入高,农民就有兴趣兴办水利事业,就会迅速扩大农田灌溉面积。近几年来,安达县通过发展小经济区,每年灌溉面积都达到四十万亩以上,每个农业人口平均有一亩半水浇地,有效地抵御了干旱。
建立小经济区也有利于发展商品生产。小经济区面积一般都在百亩左右,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并且都有自己的骨干产品和拳头产品,商品率通常都在70%以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