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故事会》的发行量为什么能猛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8-27
第7版()
专栏:文艺评论

  《故事会》的发行量为什么能猛增?
《故事会》编辑部
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故事会》月刊,是一本面向群众、具有民族民间文学特色的通俗性的文学刊物。它以发表反映我国现实生活的故事为主,同时刊登各类传统的中外故事。《故事会》创刊于1963年,十年内乱期间一度停刊,后以《革命故事会》的刊名出版,编辑工作也受到“左”的思想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了《故事会》刊名,端正了办刊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把思想性与艺术性、趣味性紧密结合起来。从此,发行量逐年上升。从1979年的二十五万册,已上升到1984年7月份的五百八十多万册,受到读者的欢迎。
这些年来,刊物发展得这么快,编辑部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编辑队伍的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
经过几年的实践,编辑部的同志深深感到:编辑人员是否具有革命的事业心和一定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到刊物的质量。
故事是一种群众性很强的口头文学。虽然它为人民群众所喜爱,但往往又被一些人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学。这种思想对编辑人员有一定影响。通过社会调查和工作实践,编辑人员逐步认识到,故事之所以能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与故事这种文学在人民生活中的独特功能是分不开的。它不受文化水平高低的限制,能直接地面对面地交流感情,打动人心,能深入到其它文学样式所不能到达的地方。尤其是对于广大农村群众来说,这种形式更适合他们的口味……。有了这样一种认识,编辑人员就比较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地编选稿件。不少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作品,例如《彩蝶》(1984年第一期),都是经过几个编辑之手加工出来的。吉林有位作者看了编辑帮助加工的稿件说:“看了以后心情很激动,实在感到做编辑工作是很辛苦的,每一篇稿件,从选稿、改稿……到看校样,哪一件工作都要付出许多心血。我作为一个业余作者向您表示衷心感谢!”
在提高办好刊物的事业心的同时,编辑人员还注意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使通俗性的刊物避免庸俗化。编辑部的不少同志都注意社会主义时期故事作品的理论研究,积极撰写这方面的文章,探索如何使这本刊物既具有传统的民间文学那种刚健、清新的风格,同时又有新的时代特点。由于把编辑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结合起来,使刊物工作的发展和推进有了比较稳定、扎实的思想基础。
(二)根据刊物的特点,发挥它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作用
我们认为,作为群众性的刊物一定不能脱离群众,一定要摸清群众的实际需要和他们的艺术口味;但也不能因此迎合部分群众中落后的思想和趣味,而是要在正确思想指导下来挑选和组织稿件。通过寓教于乐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陶冶读者的心灵,使刊物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发挥一点作用。具体来说,着重抓了这三方面的工作:
(1)通过故事宣传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几年来,在刊物上陆续刊登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传说,爱国将领的传说,英雄模范的故事。从今年开始,又新辟了“传统美德”、“祖国名胜”等专栏。对于这类传说和故事,有些人认为现在“不吃香了,没有人要看了”。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只要努力提高艺术质量,照样能够打动读者。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张功升在进行共产主义理论宣讲时,讲了几则革命家的传说,把听故事的人感动得热泪滚滚。我们当场把它录下来,整理后加以发表,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2)通过故事促进社会风貌的改变。近几年来,我们发表了不少反映改变社会风气和伦理道德的作品,约占全部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故事的70%。由于这些内容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所以在社会上反响较大。有些读者来信说:看了《故事会》登的有关故事,原来吵闹不和的夫妇,重归于好了;嫌弃老人的儿媳,孝敬婆婆了;要求大办婚礼的新娘,把彩礼退了等等。江苏徐州有个失足青年来信说:“我是个失足青年,整天处于苦闷之中,最近当我读了《失足恨》这则故事后,我又振作了精神,鼓起了重新生活的勇气。”江西有位公安干部还来信介绍了他如何利用刊物上发表的一则名叫《第三个条件》的故事,使一个幸福的小家庭避免了破裂。
(3)通过故事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我们刊物总共有二、三十个栏目,笑话、寓言、谜语故事、名人传说样样都有。每期内容都力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甘肃有位读者来信说:“《故事会》一到,我们全家都聚集在一起叫我读,读到高兴时,大家一起哈哈大笑,读到坏人干坏事时,大家一起骂。”黑龙江有位读者来信说:“一本《故事会》,饭后、茶余、工休、地头,拿来可看,看了能讲,一讲就传,那些生动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大家。”
(三)建立和发展作者队伍,坚持依靠广大作者一起办刊
由于故事被不少人认为是“下里巴人的艺术”,长期来,写作队伍很难形成。但要办好一个刊物,非得有一支基本的作者队伍不可。这些年来,编辑部主要采取了这样几条措施来团结和依靠作者:
(1)从大量的来稿中发现作者。自1984年《故事会》改为月刊后,每月来稿二万件左右。编辑同志在处理来稿时以挖掘金矿的精神,在选择优秀作品的同时(每期刊物的稿件70%选自来稿),努力发现优秀作者。编辑部对新发现的作者,不断加强联系和培养。目前基本作者队伍中有20%来自这方面。
(2)召开作者座谈会、艺术讨论会,依靠作者共同探讨如何提高故事写作质量,把刊物办得更好。1979年秋天,编辑部邀请十二个省、市的故事作者、理论研究者在上海举行讨论会,研究拨乱反正问题,为在这条战线上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为《故事会》刊物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后,编辑部又多次召开了故事艺术讨论会。这些讨论会对故事作品思想和艺术水平的提高,作者艺术功力的提高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沟通了编辑部和作者之间的思想,使办好《故事会》这本刊物成为大家共同的责任。
(3)加强与故事活动基地的联系。现在,刊物编辑部不仅有二百多人的基本作者队伍,而且加强了与二十多个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故事活动基地的联系。他们一有活动,编辑部就派人去参加,借此机会,倾听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熟悉群众的艺术口味,进一步改进编辑工作。这些基地的主要作者,同时是我们的业余编辑,他们为我刊组织了不少稿件,对办好刊物起了积极的作用。
《故事会》这几年来虽然发展很快,但有待改进的地方还很多,群众性的刊物发行五百多万册,对于十亿人口的国家来说,并不算多。如何通过改革,进一步调动编辑人员的积极性,把刊物办得更好,为读者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精神食粮,是摆在编辑部面前必须努力解决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