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山村致富的带头人”——记河北省卢龙县几位退伍军人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8-28
第4版()
专栏:通讯

  “山村致富的带头人”
——记河北省卢龙县几位退伍军人的事迹
本报通讯员 杨军 公守祥
河北省卢龙县有几位退伍军人回到农村后,发挥一技之长,带领农民发展生产,给山村带来了新变化。农民称赞他们是“山村致富的带头雁”。
提起陈庄子村的变化,大家都说:“这都是复退军人徐占勇苦心办起石粉厂的结果”。
陈庄子地处山区,四面荒山秃岭,是个远近出了名的穷村庄。过去,这个村的劳动日值只有一角左右。全村七十四户没有一户不欠款的,到1982年底全村欠款数达一万二千余元。
退伍军人徐占勇发现这荒山里竟蕴藏着能加工成瓷器的矾石。这不正是致富的源泉吗?他决定为全村办一个石粉厂。
可是,他一连跑了几户,结果都碰了壁。群众不是不敢露这个头,就是担心厂子办糟连本都赔上。为了说服大家,徐占勇起早贪黑,走东家串西家,一户一户地做工作,终于使大伙打消了顾虑。资金怎么办?徐占勇首先把妹妹准备买嫁妆的二百二十元钱拿来。后来又得到了信用社的支持,终于买全了加工设备。徐占勇从书店买来了有关技术书籍,一有空就钻到机器旁边学习边实践。徐占勇很快掌握了全套生产技术和机械修理知识。
石粉厂从去年3月投产到今年7月中旬,短短的一年零四个月,纯收入达九千余元。全村群众收入不断增加,七十四户人家走上了富裕之路,这个欠款村变成了存款村。
卢龙县双望区有一个深受司机们欢迎的汽车修配厂。厂房虽然不大,修理工也只七个人,但前来修理的车辆络绎不绝,生意兴隆。这就是在复退军人史宝齐带领下,由七名退伍军人办起的汽车修配厂。
这六名退伍军人是张国民、马守红、张文起、张效敏、乔永新、杨树林。他们都是在部队专门从事车辆修理和开车十多年的老同志,有的曾多次被评为技术标兵和优秀红旗驾驶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运输专业户不断增多。由于修理业务跟不上,许多车坏了,农民干着急。见此情景,史宝齐想建一个修配厂,既能增加个人收入,又能帮助农民运输专业户解除后顾之忧,这不是一举两得吗?于是,他先后找到张国民等六同志一合计,立即得到赞同。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他们集资三千余元,从银行贷款四万元,先后跑往秦皇岛、辽宁、北京等十多个地方,买全了车辆修理所需用的各种备件,建起了一个拥有二十间房屋的车辆修配厂,今年6月9日正式开业。
为了让用户赢得时间,多搞些运输,这个修配厂采取了昼夜开业的方法。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只要有车来求修,他们就全力以赴,尽量缩短车辆停留时间。今年7月的一天深夜,应各庄乡的一辆解放牌卡车上的离合器坏了,来到这里求修。他们欣然接受,连夜加班赶修,一直干到凌晨四点多,终于修好了这台车,受到用户的连声感谢。
他们把好质量关,对安装的每一个零件,每一道手续都认真检查,一丝不苟,宁可少赚钱或不赚钱,也要保证自己的信誉。对送上门的车要修好,坏在道上的车也赶去修。一次,辽宁省的一辆汽车到陈官屯来卖豆饼,返回途中经倪家沟时,车轮子坏了。此时,正是炎热的晌午,愁得车主团团转。修配厂的同志知道这件事后,顾不上吃午饭,骑上自行车,带上修理工具,骑了四里路,直到帮助车主把汽车修好后,才返回修配厂吃饭。
史宝齐等七名退伍军人就是以这种一心一意为群众着想的精神,为修配厂赢得了荣誉。开业两个月,修理车辆三十多台,纯收入三千多元。用户称赞他们是:“信得过的修配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