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中斯洛伐克行——纪念斯洛伐克民族起义四十周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8-29
第7版()
专栏:捷克斯洛伐克通讯

  中斯洛伐克行
  ——纪念斯洛伐克民族起义四十周年
  本报记者 周象光
山峰陡峭,泉水甘甜,加上那美妙的民族歌舞和地方风味的珍馐,使斯洛伐克很久以来就成为旅游者向往的胜地。可是,这次促使我们前去访问的却是它那闪烁着历史光辉的战斗业绩。
今年8月29日是斯洛伐克民族起义四十周年。记者应邀从布拉格出发前往当年斯洛伐克民族起义的政治中心——现今中斯洛伐克州首府班斯卡—比斯特里察。
汽车驰入市区,远处高岗上有一座形似礼帽的白色圆形建筑物。走近看时,它是由两栋半圆形楼房组成,两楼之间的天井里有一座烈士纪念碑,碑前长明火熊熊燃烧。原来这就是斯洛伐克民族起义纪念馆。纪念碑两侧玻璃橱中陈放着起义烈士战斗和牺牲所在地的泥土。楼上的展览厅里陈列着斯洛伐克民族起义全过程的历史文献和图片、资料以及烈士遗物。放映室里,放映机把六幅不同的画面同时映在半圆形的宽银幕上,武装起义前后的珍贵历史镜头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在这里,我们会见了武装起义的参加者。这些当年驰骋战场的英雄,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以亲身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当年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法两国在慕尼黑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之后,以蒂索为首的斯洛伐克法西斯分子秉承希特勒的旨意,建立了所谓“斯洛伐克国”,把斯洛伐克人民置于法西斯专制统治的血雨腥风之中。苏德战争爆发后,斯洛伐克人民反对德国法西斯和蒂索傀儡政权的革命斗争日益扩大。根据共产党人的倡议,于1943年成立了斯洛伐克民族委员会,捷现任总统、捷共中央总书记胡萨克是该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委员会吸收了一切参加抵抗运动的民主力量参加,并且直接领导了斯洛伐克各地的反法西斯游击运动。1944年夏,随着苏联红军向波兰的胜利进军,游击斗争已发展成为广泛的群众运动。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蒂索集团于8月29日请求希特勒出兵援助,并且同意德军占领整个斯洛伐克。消息传开,人民群众无比愤怒,游击队和工人武装于当天就展开了战斗行动。一场反对法西斯、争取民族解放的武装起义拉开了战幕。
8月30日黄昏,起义军在投向起义人民的正规军的支援配合下解放了斯洛伐克三分之二的领土。9月1日,斯洛伐克民族委员会在起义的中心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发表宣言,庄严宣布已取得政权,取缔一切法西斯政党和团体,实行民族民主改革,为恢复统一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而奋斗。在起义过程中,起义武装力量迅速扩大,总数达到八万人左右。
10月下半月,希特勒调集了大量装备精良的部队向起义军猛扑过来,占领了起义军的主要据点,游击队被迫撤入山区,斯洛伐克再次遭到法西斯铁蹄的蹂躏。但是斯洛伐克人民没有屈服,在崇山峻岭中展开了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争。
在兹沃伦附近深山里的卡里施特村庄是游击队十分活跃的地方。德军得知消息后,派滑雪部队进山偷袭,但游击队已经转移。扑空的法西斯分子兽性大作,屠杀村民,焚烧农舍,把整个山村夷为平地。我们穿过茂密的森林,沿着陡峭的山路来到山村,只见一条羊肠小径穿村而过,两侧的房屋只残留着石砌的墙基。全村只有两幢农舍幸免于难,经过整修,现已辟为纪念馆。这个只有二百来人的小村庄,早在1925年就已建立了党组织,1937年以后转入地下斗争。起义期间,村里也成立了人民委员会,在附近三十公里的范围内开展斗争,同时为游击队护理伤员,提供食品。卡里施特村民的英勇斗争,可以说是整个斯洛伐克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一个缩影。
斯洛伐克民族起义在捷克斯洛伐克人民争取自由与独立的斗争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捷克斯洛伐克民族民主革命的开端,它所表现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鼓舞着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大道上奋勇前进。(附图片)
  斯洛伐克民族起义博物馆。 本报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