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昔日:水旱蝗汤 缺吃少穿 如今:政通人和 衣丰食足 河南农村三十五年沧桑巨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8-30
第3版()
专栏:

昔日:水旱蝗汤 缺吃少穿 如今:政通人和 衣丰食足
  河南农村三十五年沧桑巨变
昔日兵荒马乱、缺吃少穿的河南农村,如今政通人和,衣丰食足。请看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事实:
“吃粮难”变为“卖粮难”、“贮粮难”。六十年代,河南农民曾吃十几个省的粮食;如今,除少数偏远和受灾地区外,很少听有人叫“吃粮难”,却常常听人叫“卖粮难”。去年,全省农民平均口粮达到四百八十二斤,向省外调出三十多亿斤。今年,“旧粮囤未完,新麦又成山”。
农民也讲起营养学了。现在农民口粮中的细粮,约占百分之七十五,不少地区的农民常年吃的都是细粮。昔日只图把肚皮填饱的豫东农民曾编有两句歌谣:“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没法活。”如今,民谣变了:“大米饭,白面馍,红薯干子换酒喝,社会主义好生活;奶、肉、蛋巧配合,吃饭要讲营养学。”
“电气化”开始进入农民家。这几年,农村兴起了一股股购买热。现在,全省农民平均每百户就有七十辆自行车、四十七台缝纫机、五十五只手表、七十一部收音机;平均每个农民占有住房面积十二点一平方米。昔日与农民无缘的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电风扇、电冰箱等,也开始进入农民家庭。一些地方出现了电视机村、收录机村。
农民生活的巨大变化,来源于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获得了突破性发展。一九八三年与一九四九年相比,全省农业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四点六七倍;其中,粮、棉、油的产量,分别增长三倍多,九倍多,一倍多,达到五百八十亿斤、十二亿六千七百万斤、十亿三千万斤。现在,河南省的小麦、芝麻、烤烟产量均居全国之冠。
这些重大的变化,都记载在省统计局新近编印的反映河南省建国三十五年建设成就的《神州异彩有中州》上。这虽是一本权威性的书,但是因为农村变化太快、太大,所以未及“统计”下面一些重要事实:
——成批的农民万元户出现了。
——农民买飞机的有,买汽车的有,买钢琴的有,安家庭电话的也有。
——农民的素质变化了。农村兴起了“科学热”、“办学热”、“体育热”。有的地方,一个村就集资几十万、上百万元兴学办校。世世代代跟土坷垃打交道的“泥腿子”,如今纷纷以商品生产者的姿态进入生产、流通等领域,涌现出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胆识的企业家。
所有这些,过去谁听说过?!
在大别山深山沟里度过五十七个春秋的农民王驾远,写了一幅中堂,形象地表达了广大农民的欢快心情。
这幅中堂是:傍山依水,瓦屋几间,朝也安然,暮也安然;耕种几亩责任田,种也由俺,管也由俺,丰收靠俺不靠天;大米白面日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涤良涤卡身上穿,长也如愿,短也如愿;人间邪恶我不干,坐也心闲,行也心闲;晚归妻子儿女话灯前,古也交谈,今也交谈;富民政策喜心田,如今娱乐在人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杜时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