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欣喜研究会成立 老拳师无处安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8-30
第7版()
专栏:紧急呼吁

欣喜研究会成立 老拳师无处安身
北京市体委、市武术协会委托王侠林老师组织的通臂拳研究会,已于6月10日正式举行了成立大会。太极拳研究会和八卦掌研究会等北京民间武术各流派、拳种的代表,以及京剧界武术代表李万春等,也应邀参加了大会。大家决心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挖掘、整理、继承中华武术的优秀拳种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一个业余武术爱好者,我是十分高兴的。
数日后,我又去看望王老师。不料,她已到山东朋友处寻宿去了。这才晓得,王老师主动让出了自己的诊所和住处,供通臂拳研究会使用,而她却无住处了!
王侠林老师已七十六岁高龄,现为全国武术协会委员、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通臂拳研究会会长,有多少事需要她做啊!希望有关方面能关心关心这位武林老人。
北京 一个业余武术爱好者
  调查附记
7月中旬,记者看到上述来信后,即来到设在北京市东单北大街50号的市武术协会通臂拳研究会。这是间临街的旧平房,面积不过十几平方米。房内摆了些旧家具和生活用品。如果同时进来十个八个人,连站脚的地方都没有。
“这里是通臂拳研究会吗?”
“这……”副会长孙志强难为情地说,“这是我的老师、研究会会长、中医正骨大夫王侠林的家。单人床是王老师自用的,铺板是病人接受治疗时用的,矮脚长凳是病人候诊时坐的。其余的东西都是王老师的生活用品。研究会设在这里,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啊!”
王侠林出生于武术世家,父亲王荣标是一代著名拳师。王侠林六岁开始练拳,到十几岁就能打一手好通臂拳了。后来又经名师指点和自己的苦练,到二十岁左右,通臂刀、通臂枪、通臂手“三大件”已样样精通,济南人称她“王大侠”。二十二岁时,王侠林作为北京武术队女队队长,到南京参加全国比赛,她高超的武艺和正直的性格,获得老前辈交口称赞。后来,她又曾随民间武术团出国表演,博得好评。王侠林为献身祖国的武术事业,几十年一直独身。
通臂拳,是道地的猴拳,特点是速度快,实战性强。在武术界流传有这样一句话:“通臂加劈卦,神鬼都不怕。”研究发展通臂拳法,可以增强人民体质,有利于四化建设。去年4月15日,上级批准成立通臂拳研究会。从那时起,人们为找会址东奔西跑。一年过去了,甚至研究会的成立大会开过了,会址还是没有着落。王侠林看到因为没有会址,研究工作无法开展,便提出把研究会办在自己家里。研究会工作开展后,与病人在此看病经常发生矛盾,王侠林只好停医,到山东探亲访友,把自己唯一的住房让给了研究会。
“王老师回来后住哪儿?病人来找她看病怎么办?她的生活费用如何解决?”通臂拳研究会的同志无可奈何地说:“现在还没有办法。”
据了解,类似通臂拳研究会境况的民间武术研究机构,北京市还有好几个。如何解决他们的困难?北京市武术协会的同志说,没办法。连市武术协会的牌子,也没有地方挂。
我国的民间武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世人为之倾倒。目前,一些著名的拳师,都已“七老八十”了。以通臂拳为例,在北京的同代拳师中,王侠林是最小的一位,也已七十有六。一些有识之士指出,爱护健在的著名拳师,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挖掘整理我国的武术宝库,实在是当务之一急。
我们的有关方面,热心公益的单位,还有武术爱好者,能否为这些民间武术机构助一臂之力呢?
本报记者 江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