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矫若游龙 翩若飞鸿——第一届全国杂技比赛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01
第8版()
专栏:

矫若游龙 翩若飞鸿
——第一届全国杂技比赛印象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李玉政 本报记者 毕胜
8月的兰州,气候宜人。历时十一天的第一届全国杂技比赛在这里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十三个杂技团的四百多名杂技英豪荟萃竞技,争芳斗艳,向观众展示了杂技艺术丰富多彩、奇幻神妙的魅力。
这次杂技大赛是对三十五年来我国杂技艺术的一次检阅。参加比赛的五十九个节目,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无论是大动作的跳功,还是娴静的柔功,矫若游龙,翩若飞鸿,表现了演员基本功厚实,动作游刃有余。
 节目新颖、技巧难度大、表演对抗性强是这次比赛的一大特点。同体育竞技一样,当今世界杂技艺术不断创新,逐渐向“高精尖”发展,一些男演员表演的动作逐渐被女演员代替。参加这次比赛的同类节目有好几个,如顶碗、蹬技、车技、跳板、走钢丝等,谁能占优势,要看表演技巧和风格。获得此次唯一金牌的郑州杂技团《椅子顶》表演者孔红文,动作惊险优美、挺拔自如。她创造的“拐子上单手顶劈砖落‘卧鱼’推起”动作,出奇制胜,使“椅子顶”这一传统的节目有了新的突破。她的臂力强,动作柔韧而美。在四把叠起的椅子上,插入二尺半高的拐子,拐子上立垒三块木砖,孔红文单手倒立其上,手起砖落,身子俯冲而下,然后又撑起作“卧鱼推起”状。同是车技,北京杂技团讲究整体配合、技巧娴熟、造型优美;锦州杂技团表演细腻、动作坚韧有力;长春杂技团别出新意,演员傅秀玉在大球上骑车如履平地,然后又踢碗顶碗,在动与动之间找平衡,显示了演员高超的技艺。
给观众留下较深印象的是,一些节目在编导和表演中很讲究艺术美,并注意吸收其他姊妹艺术之长。这次杂技比赛不仅是力量和技巧的较量,而且是美的比赛——不论是演员的表情、造型,服装、道具,还是音乐、舞美,都注意和谐配合,给人以美的享受;有的节目还从表现民族和地方特色出发,力图创造新的艺术境界。获得银牌的济南杂技团演出的《蹬板凳》,注重艺术造型的严谨优美。十条板凳、三个“尖子”构成了一幅“可上九天揽月”的瑰丽画面,把杂技的力度和舞蹈的柔美很好地溶合在一起。甘肃杂技团的《盘鼓》表现了古代征战中气势磅礴的场面,演员利用盘鼓作道具,表演跟斗翻、蹬足顶、水流星击鼓等动作,赋予了这个传统节目以新的内容。当然,作为尝试,个别节目过多注意了艺术美,忽视了杂技应有的动作力度和技巧的高难功夫,这是值得注意的。
这次比赛不仅节目有创新,也出现了一批杂技新人。参加演出的演员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岁,一些十岁左右的新苗崭露头角。出身杂技世家的尤东升,从小随父学艺,在钢丝上度过了十几个春秋。他表演的《软钢丝》,摆脱了过去以“走”为主,变以头“倒立”为主。他为这次比赛创新了“梯子倾斜四十五度起顶”和“连续后滚翻”等动作。他表演得洒脱险峻,用头倒立软钢丝上做技巧,令人惊心动魄,获得银牌奖。
杂技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这次参加比赛的四十多个杂技团,不仅有实力雄厚、久负盛名的老团,也有一些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团。一些地区或县级杂技团表演严谨朴实,以其基本功扎实获得好评。令人欣喜的是河南夏邑县杂技团作为自负盈亏的专业户杂技团也参加了大赛,并获铜牌。这个只有二十八人、组建不到半年的杂技团,演出了目前杂技顶碗中很少有的“女子三节顶”。
我国第一届杂技大赛的战幕降下了。通过比赛,杂技英豪济济一堂,切磋学习、交流经验,评出了一枚金牌、九枚银牌和十六枚铜牌。对于发展和提高我国的杂技艺术,开创杂技工作新局面,这次盛会是良好的开端。(附图片)
获得铜牌的《大球高车踢碗》(长春市杂技团演出) 张生贵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