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值得忧虑的一个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02
第5版()
专栏:教育

值得忧虑的一个现象
山东益都二中 刘沂生
从1977年恢复高考,我就一直负责毕业班或复习班的工作,可以说年年与毕业生打交道,年年帮毕业生选报升学志愿。这几年来,最艰巨的任务是动员学生报考农、林、水、矿及师范院校。说实在的,学生的志愿是衡量广大群众好恶,以及哪些行业得到人们尊重的一杆秤,而且是一杆相当灵敏、相当准确的秤。经过动员,前几年尚有一批学生将师范院校选为第一志愿。尽管极少,但总有那么几个,这除了说明学生具有“勇挑重担,愿为祖国分忧”的高尚情操之外,我想,这与前几年的宣传大有关系。他们是寄希望于未来,相信等他们任教后,教师的地位能象宣传的那样得到提高。然而,今年却出人意料之外,在学习较好的学生中,竟没有一人将师范院校当作他们的第一志愿。尽管再三动员,他们只是笑而不语,不肯修改他们的志愿。师范院校的招生名额,几乎占总招生名额的一半,而第一志愿报考的人数却是零。这个现象能不使人感到忧虑吗?它说明,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并没有真正提高。
大家都承认:实现四化,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然而,如果这种不愿报考师范院校的倾向不转变,教育这个基础就很难稳固。也许有人会说:“管它第几志愿,师范院校照常会满额,何忧之有?”学生是会招到的,但是,这样招来的新生质量就难以保证了。“第一志愿淘汰生转师范院校”,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他们志愿不在师院,在校就很难认真学,毕业后也很难教好书。
应该承认,我们这一代的师资力量不算薄弱,其原因是这一代师资在当年多数是质量较高、又有志于教育事业的学生。现在这批人都近五十岁了,已渐渐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景况,到了更新的时候,只要深入基层了解一下就会发现,师资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我说的乏人,主要是指缺乏基础好、有培养前途的人。这种状况该急不该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