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大鹏在展翅起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05
第3版()
专栏:

大鹏在展翅起飞
深圳素有“鹏城”之称。一九八○年八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在原宝安县靠近边境的地方划出三百二十七点五平方公里建立经济特区,世代深圳人心目中的大鹏,插上了现实的翅膀。仅仅四年,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在与号称“东方之珠”的香港接壤处勃然崛起。
四年,深圳超越了已往的三十年。到今年上半年,基本建设总投资已逾人民币二十六亿多元,初步完成了罗湖、上埗、南头、蛇口四个区共三十四平方公里的综合开发。单一的“自给型”农业经济,正在变成各种行业综合发展的“外向型”经济。工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大,原来处于空白状态的电子企业,现在已逾百家,可生产一百多种电子产品。一九八三年与建立特区前一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各增长十倍多。四年累计,国民经济指标超过前三十年总和。这几项简单数字,揭示了一个基本事实:大鹏在展翅起飞,深圳正前进在现代化的大道上。
深圳今日的面貌,是与改革分不开的。诸如改革劳动工资制度,克服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弊病;改革人事劳动制度,工人实行劳动合同制,专业技术干部实行公开招聘制,领导班子实行选举聘用合同制;在建筑行业实行招标承包制等等,都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果。可以说,深圳特区是在改革中前进,在改革中成长的。
深圳特区作为知识、技术、管理和对外政策的窗口,越来越受到港澳和海外人士的注目。特区初建立时,前来投资的客商只有香港一个地区,现已扩展到全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者由开始时的小客商,发展到大客商、大财团和跨国公司;投资额由几万元发展到十亿元以上。到一九八三年底,已与外商签定协议二千五百多项,协议投资总额十八亿美元,实际投入使用的有五亿美元。引进的一批先进技术与二万五千多台(套)设备,如正在安装投产的印刷电路版生产线、彩电生产线、集成电路后工序生产线、七彩印刷薄膜生产线、四色对开印刷机、高级晒图纸生产线等,都是技术和设备比较先进的项目。南海油田的开发和大亚湾核电站的兴建,为深圳特区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要求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人民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必然对精神文化生活表现出强烈的渴求,深圳的情况正是如此。几年来,特区用于文教、卫生、体育、科技等基本建设的资金,约占地方财政拨款总额的三分之一。报社、大学、电视台、科技中心从无到有;现代化的大剧院、博物馆、图书大厦、新闻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正在动工兴建。现代化的生产和体制上的各种改革,向广大干部和群众提出了不断学习的任务。作为特区建设主力军的青年人,学科学、学技术、学文化,蔚然成风。特区的事业造就了一大批思想敏锐、年轻有为的建设者,二三十岁的经理、厂长、董事长随处可见,一代新人在成长。
古老的深圳小镇,在一场风云际会的历史性变革中隐没了;新生的经济特区,屹立在这块土地上。四年时间,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就,但距离四化的宏伟目标,仅仅是个开端。大业弥艰,任重道远。当前,国际上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兴起,国内的改革浪潮风起云涌,新的形势向深圳特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圳正在加快改革的步伐,努力发挥特区的窗口作用。让南国之鹏飞得更高、更远吧!
景华(附图片)
套题照片:高楼连云的深圳一角。 赵连勤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