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怀念爱国台胞李子秀烈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06
第4版()
专栏:

怀念爱国台胞李子秀烈士
高存信 陈靖
李子秀同志原名吕芳魁,1922年出生于台湾省板桥镇。1939年,他毕业于台湾中学,1940年投考伪满公费学校建国大学读书。李子秀同志入学不久,即在进步力量的影响下,秘密学习进步书籍,认真研究中国现状和历史。不料大学尚未毕业,1942年冬他被日军强征入伍,分配到日本炮兵学校受训,结业后被任命为炮兵少尉排长,驻军和歌山县。
李子秀同志无论是在台湾土地上,在伪满的校园里,还是在日本军营中,都一直在想着祖国的抗日战争,想着如何设法投身到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行列中去。他与同乡同学游祯德秘密协商,冒着生命危险,于1945年春夏之交,毅然离开日本军营,经大阪,潜入九州,由上海到达北平。
当时,北平还处在日军的占领之下。李子秀同志历尽许多艰难之后,终于找到了中国共产党在北平的地下组织,然后经李建波、张子建、张大中等同志协助,由地下党派人陪同,于1945年6月顺利地来到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此时,李子秀的唯一要求就是参加八路军。我们对于这样一位爱国青年,当然是热烈欢迎的。
1945年8月,李子秀同志在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阜平县,参加了党政军民联合召开的庆祝抗日胜利的盛大集会。他非常兴奋,多年的理想终于实现了。他与参加祝捷的全体同志一起,振臂高呼祖国人民的伟大胜利。他认为从此祖国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被日本霸占了五十年的台湾,自然要回归祖国的怀抱了。于是,他积极做好到平、津和去南方的准备,争取尽速返回故乡,为复兴台湾而奋斗。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国民党军队发动内战,使李子秀同志的美好愿望破灭了。他要求参加晋察冀军区刚刚组建不久的炮兵团。
1945年底,李子秀同志被分配到炮兵团教导队担任教员。在培养干部、训练人才的岗位上,他刻苦钻研,热情忘我地工作。李子秀同志曾向我们(我们两人当时是炮兵团的团长和政治处主任,又是军政委员会的正、副书记)建议说:晋察冀地区除山地外还有不少平原和丘陵地,今后作战要充分考虑到国民党军队使用坦克和战车。他还提醒我们:国民党军队中有美械和半美械装备,加上接收了大批日军较好的装备,因此,对炮兵团已搜集到的反坦克炮应加强训练,对步兵反坦克武器也应注意搜集。当时,我们很重视李子秀同志的这些建议。不久,军区确定在炮兵团成立反坦克训练队,为各纵队培养使用反坦克武器的干部。这时,我们在日军留下的仓库里找到一大批反坦克武器,如反坦克雷等,同时确定子秀同志担任反坦克武器教员。子秀同志十分高兴,马上找资料,编写反坦克教材,拟定计划,将反坦克雷的性能、原理和使用方法教给学员。经我们一起研究决定之后,子秀同志连续五个昼夜,突击编写出两本反坦克教材。同时,他着手研究日制盘式反坦克雷的构造和性能。1946年2月13日,在试验反坦克雷所能承受的压力问题时,李子秀同志不幸光荣牺牲,年仅二十四岁。
李子秀同志牺牲后,晋察冀军区炮兵团在张家口为李子秀烈士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军区首长和当时在解放区工作的十多位台湾省籍同志参加了追悼会,李子秀同志的同乡苏子蘅同志致悼词。
李子秀同志生前曾经多次向我们谈过,将来我们必定会建立一个新中国,一个包括他的故乡台湾在内的伟大的新中国。那时,他一定要回到台湾去参加建设。他的壮志未酬,就为祖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