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美国社会的“沃伦梯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09
第7版()
专栏:

美国社会的“沃伦梯尔”
张宏毅
在1984年洛杉矶二十三届奥运会上,出现了许许多多“沃伦梯尔”(Volunteer),即“志愿参加者”,他们不要任何报酬,热心为大会服务。来自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各地的志愿人员就达到四万人。在各比赛场地,在走廊上,大门口和电梯里,都可以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
这使我联想起了在美国的一些见闻。美国是个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如同一个无形的蛛网密密层层笼罩着整个社会;金钱拜物教散发着恶臭,败坏着社会风气,也毒害着人们的灵魂。但是,就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仍有不少人不受世风所囿,以不同的方式帮助着别人,投身于社会公益活动。而且他们是那样地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总是希望把事情做得更好。
我曾有机会接触到一家旧货店的“店员们”。这是一家慈善性质的商店,它把人们捐献出来或买来的旧衣服、旧家具之类集中起来,再出售给顾客,然后把挣来的钱捐给一家医院以资助贫苦者。这些“店员”都是退休教授、教员、工程师、职员等等。他们每周一次来到店里,或运货盘点,或售货记账,干活的那股劲儿不亚于青年人。据说,仅这家商店就有五百位这样的志愿者。
去年6月,一位祖辈几代生活在美国的老华人得重病住进医院。这位华人出院的那天,来了一位容光焕发、精神?铄的老人。他很和蔼地跟大家打了招呼,然后小心地护送病人乘电梯下楼。他自我介绍说,过去是土木工程师,现已退休,每星期五是他的志愿工作日。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护送病人出院。他说,有大约七百名志愿者在这里工作。
一些美国朋友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人们成为志愿人员的原因。从历史上看,美国大多数居民的祖先是从欧洲飘洋过海来到北美大陆的。他们踏上这块陌生的土地以后,为了生存,需要互相帮助,逐渐养成了志愿帮助别人的群体精神。这种精神在反对殖民压迫、争取独立的斗争中得到加强,并成为广大工农和知识分子的一种美德而保存下来。
当然,从目前情况看,也有许多虔诚的教徒希望通过自己的善行使自己的“灵魂在来世得到拯救”;本来就感到邻里之间人情淡薄的人们也希望在周末寻找一个社交的机会,担任“志愿参加者”也就成了这样一种桥梁。至于说到那些退休老人,由于他们往往跟子女分居,就更希望有个精神寄托之所。
美国社会中的“志愿参加者”使我感到:即使在“金钱万能”的美国,人民群众中仍然有其可贵的美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