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读朝鲜前线通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3-11
第5版()
专栏:

  读朝鲜前线通讯
解驭珍
近来在报纸和刊物上,出现了许多反映朝鲜抗战的通讯。有些是十分感人的作品。不论是暴露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罪恶暴行,脆弱和狼狈,不论是歌颂中朝人民战士的英勇、坚强、智慧与亲密的团结关系,不论是反映人民支援前线的勇敢、积极,以及游击队和非武装群众与敌人的各种斗争,一般地说,都具备着新鲜、活泼、精炼的特色。由于作品有真实感,形象新鲜,所以能够使读者仿佛身历其境,与主人公共感受,共呼吸。在提高群众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情感上所起的作用,在仇视、鄙视、蔑视敌人的思想教育上所起的作用,决不是某些从概念出发、凭空杜撰人物和事件的文艺作品所能比拟的。
二月十七日杜高同志在本报上发表的“中国、朝鲜、匈牙利拥抱在一起”,描写中国、朝鲜、匈牙利三国人民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共同意志和行动,是一篇很好的、生动的、感人至深的国际主义的教材。
这篇通讯,通过关于中朝战士为了共同目的艰苦斗争,他们彼此的亲密关怀,年幼的朝鲜女孩对志愿军的热爱、感激,志愿军战士王怀铎对朝鲜小女孩的热爱等等场面生动的描写,非常真实地,有力地告诉了读者:中朝人民的感情,就是这样的坚实,任何东西也不能打破它。这些富有真实感的描写,告诉读者一个真理:我们的情感,是在共同的目标下,并肩作战中,发展和巩固起来的,颠扑不破的。
全文里面,没有正面地描写匈牙利人民如何援助朝鲜,和这些药品如何救治了伤员;但是我们可以从张政委对于担负运输任务的战士的叮嘱,王怀铎与老金同志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所表现的艰苦的智慧的英勇的行动及其思想情感,十三岁的朝鲜女孩子用生命来换取药品的安全等等情节,表现匈牙利人民的帮助在亚洲兄弟国家里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
容我在这儿抄录几句虽然平易,却很动人的精练而又形象的描写。
“王怀铎仇恨地望着前面燃烧的药品。火越来越大,子弹也越落越多。他站起来,脱下自己的大衣朝火堆扑了过去。一边大声地喊着:‘同志们!抢救呀!药品烧了,我们还有什么脸见匈牙利人民呢?’”
“老金和司机也不顾一切地跟着扑了过去。孩子在这个时候,一下俯在她旁边的两个木箱子上,用手紧紧地把它们抱了起来!”
敌机飞走以后,出现了一段异常真实、异常生动、异常感人的场面。
“当五十六箱药品平安地搬上汽车的时候,在车的旁边,在两只完整无损的药品箱子上,静静地躺着孩子的尸体。她的背朝天,在背上面,有五个子弹的窟窿,鲜血冒了出来,浸透了她的衣裳,一直流到木箱子上。她的手紧紧地抱住箱子像拥抱着匈牙利人民;她的嘴里还咬了一块没有咀嚼的干粮。……”
从这一段精练而又十分形象的描写里面,我们可以看见不屈的战士,也可以看见不屈的人民。因为连稚弱的孩子都已懂得什么是恨,什么是爱,什么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作品所以如此感动人的原因,主要不在于作者的技巧的熟练,而在于题材的真实,和对于选择题材处理题材的能力,特别是从生活实际当中所燃烧起来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思想感情。
其它的通讯,如像杨朔的《朝鲜前线的另一种战斗》,李庄的《复仇的火焰》,丁帆、戴庆余的《平凡的人》,新华社前线记者通讯员集体写作的《如此美帝“王牌”军》……其主题、题材、文章形式都各有各的特点。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没有矫揉造作的花样,但却把生动的事实集中了起来,给予读者以很强烈的真实感。
我们迫切希望文艺家们创作出更多的如同前方的这些通讯那样有真实感的作品,用这种作品来代替那些不能说服读者的从概念出发的“创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