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苏丹之宝——阿拉伯树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10
第6版()
专栏:

苏丹之宝——阿拉伯树胶
罗兴武
苏丹盛产阿拉伯树胶,正常年景,产量约五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80%,享有“阿拉伯树胶”之国的誉称。
从苏丹西部城市乌拜伊德出发,我们穿过茫茫的沙漠,就进入阿拉伯胶树林。树高三至六米,枝上长满小刺,叶细如米粒,放眼望去,就象万木逢春吐出的嫩芽。然而这种常绿小乔木,却不怕烈日曝晒、风沙袭击,成了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东缘的绿色屏障,挡住滚滚黄沙的蔓延,给大自然带来了生机。
在胶林中,我们碰到了一位胶农手持小斧正在那里采胶,他热心地回答了我们许多问题,每年雨季(6月至9月)刚过,人们就用小斧剥去宽约一点五寸、长两寸的树皮,再砍到韧皮部,胶脂就逐渐从人工开口处分泌出来,凝成核桃大的球状,这就是阿拉伯树胶。
陪同我们参观的阿瓦德先生毕业于喀土穆大学,对阿拉伯树胶很有研究。他一边领着我们参观,一边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
阿拉伯树胶原名“苏丹胶”。古时候,苏丹西部地域偏僻,交通闭塞,人们只好用“沙漠之舟”——骆驼外运树胶,经其他阿拉伯国家销往世界各地,故又称为“阿拉伯树胶”。
阿拉伯树胶无味、无毒、可全溶于水,用途十分广泛。早在五千年前,古埃及人就把它用于制作染料、颜料和木乃伊。近代,人们主要把它用于轻工业。它是制作饼干、糖果、香料、火柴、墨水的添加剂,是制作胶水、陶器、化妆品、洗洁净、喷发香水、油胶、皮革、炸药的粘结剂,是制造化肥的颗粒形成剂,造纸的柔和剂,制造啤酒的泡沫安定剂。
阿拉伯树胶在苏丹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苏丹四大经济支柱(棉花、阿拉伯树胶、花生和芝麻)之一。1971年以前,在苏丹对外贸易中一直居于首位,并有数千年的出口历史,远销世界六十多个国家。1983年苏丹出口阿拉伯树胶四万吨,换取外汇五千八百万美元,占苏丹出口总值的8%,仅次于棉花。
近几年来,由于苏丹西部地区连年干旱,沙化严重,虫害袭击,土壤肥力减退等原因,阿拉伯树胶的产量有所下降。1977—1978年度产量达六万多吨,创历史最高纪录,而1982—1983年度只有三万一千五百吨。为了提高树胶的产量,苏丹政府采取措施,在首都喀土穆和一些地区设立了阿拉伯树胶服务办事处,无偿向胶农提供良种,介绍最新采胶方式,指导胶农生产;同时,提高树胶的收购价格,每堪他尔(合四十四点九公斤)由1968年的三苏丹镑增加到1983年的四十苏丹镑,调动了胶农的生产积极性,1983—1984年度,阿拉伯树胶的产量回升到三万八千五百吨。
苏丹政府十分重视发展阿拉伯树胶。1969年成立了阿拉伯树胶有限公司,负责收购和统一出口阿拉伯树胶。在树胶重要产地的科尔多凡地区首府乌拜伊德,专门成立了阿拉伯树胶研究中心,着重研究培育优良树种和栽培管理技术。苏丹大力推广人工种植胶树,并把所有胶林划为永久林地,在联合国和美国、荷兰、芬兰等国援助下,建立治沙、防火、防虫项目,保护胶林,扩建苗圃园,改进切口工具,提高加工质量。苏丹全国适合于阿拉伯树胶生长的面积约七千万费丹(一费丹合六点三市亩),已种植近四百万费丹,并制定了每年种植胶树二万二千五百费丹的计划,还设想在撒哈拉沙漠边缘建立胶林带,力争在1990年阿拉伯树胶的产量达八万五千吨。
阿瓦德自豪地说,目前阿拉伯树胶在国际市场是热门货,苏丹的这一“宝”,将大有发展前途。(附图片)
苏丹近年来大力发展制糖工业,增建新糖厂,这是苏丹港码头上刚刚卸下来的糖厂设备。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