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阅读
  • 0回复

发人深思的两个“未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10
第7版()
专栏:随感录

发人深思的两个“未尝”
丘峰
1932年12月,茅盾在《我的回顾》一文中检讨了他五年来的创作——他对社会的观察究竟深刻到怎样,他的技术有没有独创之处?他说,对于这些,自己是一点也不敢自信的,“我所能自信的,只有两点:一,未尝敢‘粗制滥造’;二,未尝为要创作而创作,——换言之,未尝敢忘记了文学的社会的意义。”他强调指出:这两个“未尝”,正是他“五年来一贯的态度”。
读着茅盾五十多年前写下的充满感情而又意味深长的回顾文字,令人心情激动,更启迪人们思索。我想,茅盾的这两“未尝”,也应该成为我们时代作家为人作文的标帜。
文艺创作是一种高尚的又是艰苦的精神劳动。社会主义的文艺工作者,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献给人民,就要怀着高尚的目的,兢兢业业地工作,精益求精地写作,这样才能对社会、对人民有所裨益。遗憾的是,我们的某些作者对这一点淡薄了,他们热衷于名利,创作上粗制滥造,敷衍成篇,却以创作“丰富”自娱。茅盾当年在写《幻灭》等作品时,全靠稿费维持生计,真到了“家无隔夜粮”的地步,他尚且洁身自好,不为金钱而粗制滥造。今天我们的作家生活安定,不为生存而发愁,有的人却为求名生财而不负责任地粗制滥造,这与社会主义作家的称号是不大相称的。例如,有的人写作是“短篇不过夜,中篇不过周,长篇不过月”。当然,并不是说这种速度写出来的作品一定不好。我是说,如果只赶速度,不问质量,那就是不负责任的“粗制滥造”。写到这里,不由得使我想起高尔基极为赞赏的《大修》作者索波列夫的话:“党和政府把一切给了作家,只从他们手里夺去了一件东西——粗制滥造的权利。”
与作家的创作态度相联系的是,今天的文艺工作者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正如茅盾所说的不要忘记“文学的社会的意义”。文学的价值和生命在于它与时代同呼吸、同脉搏。今天,党和人民给我们的作家以面向现实、表现新时代的权利,我们的作家要以饱满的热情去拥抱生活,感受生活,表现新生活。我们的许多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但是,也有极少数的作者忘记了作家的责任,他们热衷于写什么“三角”、“四角”,热衷于写一些无聊的“身边琐事”,或者脱离时代,钻到“自我的心灵”里去挖掘什么“诗意”……。对这样的作者,我想,茅盾五十多年前的话是使人深思的:“我们唾弃那些不能够反映社会的‘身边琐事’的描写;……我们唾弃一切只有‘意识’的空壳而没有生活实感的诗歌、戏曲、小说!”
茅盾在为人作文方面是我们的典范。牢记他为人作文的两个“未尝”吧,这是对他的最好的纪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