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破除“左”的一套 发展商品生产 大寨、小靳庄、哈尔套收入倍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11
第2版()
专栏:

破除“左”的一套 发展商品生产
大寨、小靳庄、哈尔套收入倍增
据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 (记者戴国强)十年内乱中以推行极左的一套闻名全国的大寨、小靳庄、哈尔套,经过几年的拨乱反正,正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开辟的道路前进。
最近记者访问了这几个地方,干部群众都说:自打合作化以来,要数现在党的农村政策好。
这几个村镇近年来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端掉大锅饭,一包即翻番。这是大寨、小靳庄、哈尔套三个地方最明显的变化。这几个地方在改革生产体制、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方面,曾经迟疑了一段时间,比当地其他地方晚了一二年。大寨在1980年由“大队核算,统一派活”,分成了三个生产队;1981年分成了六个作业组;1982年又退回到了“大队核算”的老路上,结果导致这一年严重减产减收。1983年初,在昔阳县委的指导下,大寨尊重队里多数群众的意愿,实行了包干到户,结果群众积极性高涨,当年的粮食总产量就由上一年的六十五万多斤猛增到一百万斤;包括工副业在内的总收入由上一年的二十一万元猛增到四十三万七千元。
去年,也是小靳庄实行大包干的头一年,全大队总收入四十二万七千元,比1978年的十五万八千元增长一倍半。哈尔套在“四人帮”横行时期,人均收入一年只有三四十元,去年人均收入达到三百一十九元,今年预计可达四百元。
——冲破“禁区”,大搞商品生产,是大寨等村镇又一个明显的变化。过去,这些地方的所谓“经验”,就是把商品生产当作资本主义大批、大堵,把家庭副业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大砍大割,把善于经营的能人当作“自发势力的代表”胡整乱斗,将商品生产摧残殆尽。现在,这些情况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大寨在历史上就有“要想富得快,庄稼搅买卖”的说法,但在“四人帮”横行时,这句老话却被当作资本主义口号批判,现在,这个口号正变成越来越多的大寨农民的行动。去年以来,大寨从事挖煤、跑运输、制酱醋、办鸡场、包果园的劳动力,占全村男劳力的一大半。去年全村给国家和上市场交售的商品,人均六百四十四元。
——群众生活全面改善,住房、穿着、日用品都逐渐“新”起来了。过去,这些地方都是高积累、低分配,群众生活很不富裕。现在除哈尔套人均收入还在四百元以下外,大寨和小靳庄人均收入都超过了五百元。过去大寨农民逢年过节才能吃点白面,而现在是“白面天天见”。小靳庄一共六百五十口人,近几年新建的宽敞明亮的瓦房就有五百间,一家一座四合院。大寨的贾进才和宋立英夫妇,儿女都在部队和外地工作,去年他家收入在村上是中下等水平,还收打了三千四百斤粮食,收入现金一千五百元。他们说,过去在大寨俺们家算是出力、流汗最多的一户,可哪一年的收入也顶不上现在的一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