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变“死水”为“活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11
第2版()
专栏:长话短说

变“死水”为“活水”
加正
水乡,因为水路多,可以给人们带来交通之便;如果利用不好,也可能给人们造成交通不便。这“便”与“不便”,其实都是人为的。水靠船活,船依水存。前些年,水乡人“运输难”的叹息声,时有所闻。现在情况在发生变化,嘉兴市和洪泽县传来好消息:水乡运输不再难了。两地分别有成千上万户农民参加了水上运输业,船舶总吨位分别为十万多吨和十二万多吨,不仅满足了本地运输需要,还能承担外地部分运输任务。这是令人高兴的,依靠水运专业户,“死水”终于变成了“活水”。
然而,也有一些水乡(包括水乡以外也有些水路的地方),如今仍然是“死水”,交通不便,运输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是那里缺少嘉兴市和洪泽县的客观条件吗?不是;是那里的农民缺少办运输事业的热情吗?也不是。关键是有关领导部门缺少扶持农民个体运输业的积极性。有的农民买条船(或车),要左批右批,手续繁琐;有的地方消息闭塞,信息不灵;有的有了船(车),货源的组织无人管;甚至有的还处处遭刁难。这样,农民办运输业的积极性受到挫伤。而没有农民的介入,在国营和集体运输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死水”怎么能变成“活水”呢?
现在,赞成发展农民个体运输业的人越来越多了,但赞成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象嘉兴市和洪泽县有关部门那样,采取一些具体的扶持措施,才能把农民个体运输业扎扎实实地发展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