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养鸡能手曹钟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11
第2版()
专栏:

养鸡能手曹钟菊
本报通讯员 糜德辉
三十多岁的曹钟菊是江苏启东县新农鸡场场长,对出口肉鸡的饲养、管理和防病治病都是行家里手。去年,她和五名饲养员养鸡八万多只,实现利润四万五千元;今年形势更好,鸡场整治得井井有条;近十万只出口肉鸡只只长得快,品级高。
几年来,曹钟菊以提高养鸡效益求发展,迎接降价的“挑战”。她说:“降低出口肉鸡收购价是正常的,即使养一只鸡只有几毛钱的利润也不可怕,只要依靠技术进步,主攻养多养好关,就能积微利为厚利。”在实践中,她总结出四条养好肉鸡的招数。
精喂。她参考国内外养鸡饲料配方和本地饲料资源实际情况,自己配制适应鸡子各生长时期的配(混)合饲料,定期更换,细心照料,促使鸡子长得快,饲料转化率大大提高。
多养。提高集约化饲养水平,提高饲养员的平均饲养量。她采用添加剂和多种维生素代替过去搭配青饲料喂养的办法,既节省了劳动力,又增加了饲养量。在1977年前,她和助手人平均年养鸡两千只,1978年提高到三千六百只,1983年提高到一万三千三百多只。
加沙饲喂。她经过多年试验和改进,把一定量的黄沙加入饲料中一起喂鸡,有效地促进了鸡子纳食后的消化和吸收,节约了饲料,缩短了饲养期。
建设高效鸡场。新农鸡场是曹钟菊一年前设计的,讲求投资省、耗能少、产量高。这里的每幢鸡舍各由十三个单间组成,装有饲料斗的手推车经过中间的通道,两个人花一小时可喂鸡一万六千只;院里建有水塔,水龙头一拧,鸡就有了水喝;鸡舍的几十个窗户连接数组钢筋,只要一人用手分四次推拉钢筋,就完成了全部窗户的启闭;育雏笼分层安放,充分利用了空间,饲料的库房、粉碎间和拌料间,组成了一条比较理想的生产线。
曹钟菊很有抱负,高效率是她追求的目标。她生长在一个有哺育鸡鸭传统的农村,高中毕业后,“唯成分论”挡住了她上大学的路,许多同学问她怎么办,她毫不迟疑地说:“志在养鸡。”以后,她如饥似渴地自学养鸡技术,拜师求教,广泛搜集国内外养鸡技术资料,自费上大学,专修家禽专业,终于,她成了一个养鸡能手。1983年以后,她承包了一些集体鸡场,使一个连续亏损了五年的鸡场转亏为盈,并创造了养鸡创利的突出成绩。现在,曹钟菊被评为启东县和江苏省的劳动模范。
“但得有心能自奋,何愁他日不雄飞”。这是曹钟菊喜欢的一句诗,她不仅相信我国养鸡业能够一展宏图,也相信自己的事业前程如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