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胡乔木在天津调查研究时谈改革的目的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尽快实现四个现代化 并强调要加强青年教育提高职工素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11
第4版()
专栏:

胡乔木在天津调查研究时谈改革的目的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尽快实现四个现代化
并强调要加强青年教育提高职工素质
新华社天津9月10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从8月28日到9月10日,在天津进行调查研究时指出,我们进行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改变现行的不适当的经济体制,以便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有计划有系统地改造现有的生产技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地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要使国家和人民都富裕起来(人民当然不可能同时同样富裕,只能是一部分一部分地陆续富裕,最后达到共同富裕),这就要大大提高全国城乡人民尤其是青年的教育水平,使他们掌握现代的科学技术知识。
胡乔木在天津分别听取了天津市委、市政府关于工业、农业、商业、经济改革、工青妇运动、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汇报。胡乔木称赞天津工作有很大的进步,他对天津市工作中的一些新经验、新人物以及出现的一些新问题都作了认真的倾听。
在谈到经济改革问题时,他指出,经济体制改革中一个关键问题是政企分开。国家和企业的职能是不同的,我们现行的经济体制恰恰混淆了这个区别。国家对企业当然应当通过计划、法律、政策和各种经济手段发挥管理、监督、指导作用,但是,社会主义的国家所有制或全民所有制并不等于让国家机关去任意干预和侵犯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企业因受到条条块块的各种约束而缺乏活力,加上分配思想上的严重平均主义,导致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和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的恶果。社会主义制度当然要保障每个公民的生存权,但是这与吃“大锅饭”完全是两回事。
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上,胡乔木说,多劳就应多得,这是社会主义的分配法则,应当克服各种“左”的阻力,坚决加以贯彻。但不能误认为这就是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人的生活的意义并不就是收入和支出。下水救人,难道也要伸手要钱吗?这是对社会主义的极端庸俗化,与十二大的精神毫无共同之处。
胡乔木在听取工会、青年团、妇联和教育部门汇报时,强调要严格要求职工和全体城乡男女青年努力提高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他对天津市的工会、青年团和妇联的工作表示满意。他说,现在规定的职工必须达到初中毕业水平,只是为了照顾多数工人文化过低的现实,由此起步当然是对的,但是远远不能适应实现工业现代化的需要。所以对于一切已经具有和已经补习到初中毕业程度的职工,为了愈来愈多的工种的需要,必须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即继续提高到高中或职业高中毕业的水平,并且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这种要求对于一部分职工还需要继续提高,这不是主观任意提出的空想,而是工业发展现实的必然趋势。建设社会主义就要奋斗,无论劳动和学习都得奋斗。
在南开大学,胡乔木听说有几位毕业生预先详细研究了西藏、新疆、青海的情况,直至亲往考察,毕业后坚决要求去边疆工作。他对青年这种献身祖国的精神深表赞佩。他肯定了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在为社会生产服务方面所作的贡献,同时肯定了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都做得好。
为了促进各个企业以及其他单位的现代化,胡乔木还建议天津市建立计算机和运筹学的培训中心。他说,要让更多的企业领导人以及其他方面的领导人都懂得运用计算机、懂得运用运筹学(包括其中为人所熟知的优选法),这样,他们才能在领导建设、设计、生产和管理时便于选择最佳方案,避免大量浪费,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在天津期间,胡乔木看望了南开大学名誉校长、著名老化学家杨石先教授,著名老数学家吴大任教授和天津市文联主席、著名老文学家李霁野教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