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开拓更加友好的新世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11
第6版()
专栏:日本通讯

开拓更加友好的新世纪
本报记者 孙东民
面向二十一世纪,探索中日关系的未来,推动中日友好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是中日两国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9月10日上午,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首次会议在日本东京隆重开幕。中日双方的委员们担负着探讨和推动使二十一世纪成为中日更加友好的新世纪的崇高使命,聚会一堂,坦诚交换意见,必将取得圆满结果。
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首次会议在东京新大谷饭店“梅之间”举行。正中悬挂着中日两国的国旗,中日双方的委员分两边就座。当会议宣读胡总书记、赵总理联名发来的贺电,以及中日友协、中日民间人士会议中国委员会、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日本六大民间友好团体发来的贺电时,会场激起一阵又一阵掌声。
中曾根首相在繁忙的政务中赶来致词,他赞扬首次会议得以开幕,对日中友好的历史具有重大意义。他称赞日中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是集中两国最有智慧的“智囊团”,他希望日中双方的委员们建立坚固的相互信赖关系,高瞻远瞩地提出建议。在会议开始之前,中方首席委员王兆国向中曾根首相转交了胡总书记的信件。据悉,胡总书记在信中,赞扬东京首次会议的召开是当前两国关系的一件盛事。中曾根首相亲临大会致词,并会见双方委员,再次体现了这位设立二十一世纪委员会的倡导人对发展中日友好的信念和热情。9月10日正值中秋佳节,两国都有与亲朋挚手互致问候的习俗。王兆国同志在会见中曾根首相时,特地转交了胡总书记托他带给中曾根首相一家的中秋月饼,中曾根首相高兴地收下这一充满心意的礼物,并表示今晚全家一定品尝。两国领导人之间建立起的个人友谊,生动体现了中日友好关系的深度和广度,也为这次大会锦上添花。
开幕仪式结束后,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中方首席委员王兆国发表基调报告,日方首席委员石川忠雄作日中关系中长期展望的基调报告。王兆国在报告中提出了实现中日二十一世纪更加友好的四项标志:两国在政治上应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长期和平共处的典范;经济上成为平等互利,共同繁荣的伙伴;文化交往上成为相互学习、共同前进的朋友;国际事务中成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促进人类进步发展的积极力量。日方首席委员石川忠雄在报告中强调两国应进一步具体落实发展日中关系时要遵循的“和平友好、平等互利、相互信赖、长期稳定”的四项原则。作为今后的课题,要坚持在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和联合声明以及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时确认的精神和原则,研究如何实现相互信赖和长期稳定地发展日中关系的方法。两位首席委员的讲话,在会场上引起普遍共鸣。
今天的会议结束后,会议又移至东京郊外的风景绝佳的箱根继续进行讨论。
王兆国同志表示,这次会议将采取新的方式,各委员之间在一种无拘无束的气氛中展开推心置腹的自由讨论,在会议之余,还可在花前树下自由结伴谈心,加深友情。两国的委员们还在今晚共同品尝月饼,共度中秋佳节。出席今天开幕式的日中友协理事长清水正夫向记者表示:“日中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的建立,是日中两国人民的一件大喜事,它为两国有识之士相互交换意见提供了很好的形式,必将受到两国人民的祝福,日中友协将与二十一世纪委员会密切合作,共同发展日中友好事业。”
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诞生于今年3月,又在中秋佳节举行首次会议。春华秋实,它预示着中日两国共同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光明前景,老一辈播下的友谊的种子正在开花结果。正如中方委员会赠送日方委员会惠存的、由著名书法家启功书写的条幅那样,两国人民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开拓中日两国更加友好的新世纪”!
(本报东京9月10日电)(附图片)
9月10日,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首次会议在日本东京开幕。图为大会会场。
新华社记者 苗勃生摄(传真照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