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阅读
  • 0回复

读者·编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3-11
第6版()
专栏:

  读者·编者
本刊从这一期起增辟这一小栏,来广泛反映、讨论出版物和著作界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发表在这里的,虽然是编者的意见,但这些意见主要是从读者中来的。采取这样的形式,是打算更及时和更敏锐地反映读者的意见;因此,希望读者们多多提出问题。
编者
一本有价值的小书说起
魏子初先生著、人民出版社本年一月初版的《帝国主义在华投资》是一本小书,然而是一本很好的小书。编者说明:“本书是研究外人在华投资的一个提要性的报告”,这本书确实很扼要地达成了它的任务,系统地解决了我们所应该研究的一个问题。
这本书的好处是:资料扼要丰富,文字精简有条理,观点清晰正确。读者从这一本小书里面,可以了解半世纪来帝国主义在华投资的趋势和特点,外资在我国经济上的比重,以及解放以后的新变化。不论就征引材料、组织材料和说明材料讲,著者充分运用了谨严、细致的精神,很严肃地做好了他的著述工作。这样对于中国经济史的各方面的原始材料加以精细研究发掘,是很值得重视的劳作。
一本书变成了两本书
潘公昭先生译、中外出版社一九四九年九月初版的《苏联城乡关系》和潘朗先生译、中华书局一九五○年一月初版的《苏联怎样克服城乡关系》二书,除了书名不同,原著者被译为“柯锡列夫”和“柯什立夫”不同的字样外,全书文字是一样的。据读者反映:照情形看,很可能是潘朗先生或潘公昭先生把译稿重复出版,因而形成了“一书两印”。对于这样的事情,读者是有权责难的。
《图书评论》(本刊前身)第九号上曾经刊载了读者对《中国说唱诗》和《春云离婚》一书两印的指责,最近王亚平同志已在《文艺报》三十二期上作了检讨与说明。对于上述两本小书重复出版的经过,我们也希望潘公昭、潘朗先生对读者说明一下。
我们的意见是:一书数印在生产上是一种浪费,这种少有的现象是应该消灭的。反映这一件事,主要目的在此。
另外“两本内容雷同的书”
太原山西大学陈寿琦先生寄给了我们一篇稿件,题目是:《两本内容雷同的书》。他指出:一、李正文先生著,三联书店一九五○年三月初版的《战后经济学说》和二、特拉赫金堡作,李少甫先生译,中华书局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初版的《资本主义总危机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两本书虽有著与译的不同,而“内容几乎完全一样”,因而他判断“李正文君的著作必是译本无疑。”
来稿中说明:“将李正文君著作与李少甫君译本对照一下,也有一些不同之处:李正文君在正文前面加上个小引,后面加上了一句话,正文中也有一些添加语。此外在每节前面都加上了一个小标题,而且加得极合适。文字也比李译本流利得多。”像这种情形,如果用上“编译”字样出版并加上一个说明,是更符合于事实的,也是更好的一种方式。
《战后经济学说》原是一篇专文,可能是在解放以前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区的进步刊物中发表过的。文中还保留了若干回避反动派检查的痕迹,例如书三页引用斯大林的话用着“欧洲曾有一个伟人说过”,甚至还把斯大林的名字变译为“姚席福”(Joseph的变译,见书六五页)。可是把这些痕迹一直保留在一九五○年三月出版的书中,这就是可笑的疏忽了。
直到今天为止,很审慎地检查过去印过的出版物和重版书,做好一切必要的修订,还是著作家和出版家应该共同认真搞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