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把好进人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11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把好进人关
毕玥年
修瑞娟的助手们,谈起修老师的不徇私、不嫉贤的育才之道,赞叹不已。这位一度轰动欧美学术界的微循环学“修氏理论”创始人,不仅是科学领域的闯将,在培养人才方面也是一位敢想敢干的人。
“要创造一切条件,让我的年轻助手们早日走上国际舞台。”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认为招收研究生、进修生,必须选准苗子,把好进人关。她公开自己的科研课题和具体设想,鼓励助手们超越自己。遇到繁忙的社会活动,她清早或深夜赶到实验室,给年轻人留上一张纸条,交待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她努力为他们争取出国深造的机会。她的五名助手中,已有两名即将出国进修,一个送往她的美国导师、加州大学英泰格里艾达教授的微循环研究室;一个是去年刚分配到她手下的大学毕业生,将到瑞典乌普萨拉一位著名微循环专家处学习。
四十八岁的修瑞娟,如今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微循环研究中心主任,自己正值出成果的盛年。可是一种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使她敏锐地感到了培养人才的紧迫性,要快出人才,四化建设才能早日实现。但不能再走她和许多人所走过的障碍重重的成才之路。
俗话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这种陈腐观念是培养人才的一大障碍。有的把特殊技艺和学说据为己有;有的传授时留一手,唯恐后来者居上。更有甚者,当知识开始为人们所重视,知识分子变得“吃香”时,有些党风不正者又借助权势或关系,把并无真才实学的子女或亲友,塞进了科研机构。修瑞娟也不是没有碰上过这种麻烦的。但她把好了进人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